血糖高作为很多中老年人的常见问题,虽然很多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但却有可能引发各种并发症。那么血糖升高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通过饮食降低呢?本篇文章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了解血糖偏高
1.什么是血糖偏高?
血糖指的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血糖偏高则是指患者的血糖高于正常值。通常成年人在空腹的状态下,血糖应该在6.1mmol/L以下,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正常范围应该<8.3mmol/L。如果在测试血糖值时,出现血糖值较高的情况,则属于高血糖。通常血糖偏高的患者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如果血糖持续升高,可能还会引起其他病症。
2.血糖偏高的原因有哪些?
(1)生理性原因:这类因素较为复杂,例如剧烈运动、过度疲劳、高糖饮食以及情绪紧张、饮酒等因素都会引起生理性的血糖升高。如果是生理因素所引起的血糖升高,通常在去除对应的因素后血糖就会逐渐恢复正常。
(2)肥胖因素:由于年龄的增长、体力活动减少,或是各种不良的饮食习惯,都可能会导致肥胖。而肥胖人群的身体更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3)糖尿病:糖尿病是与感染、免疫异常、环境以及饮食习惯等因素相关的疾病,可能会导致胰岛素的绝对丧失或相对不足,从而导致血糖升高,出现高血糖现象。
(4)饮食:长期食用一些高糖食物或是高碳水化合物等饮食,都会导致血糖升高。此外,饮食不均衡、摄入过多或是餐后过多食用甜食,也会影响血糖。
(5)缺乏运动:当长期不锻炼时,身体缺乏运动,可能会导致肌肉无法充分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二、如何通过饮食让血糖降低
饮食是控制血糖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合理的饮食调节,不仅可以将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范围内,还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等多种疾病。
1.营养元素的摄入量
(1)碳水化合物:这是血糖的主要来源,通常建议血糖偏高的患者选择低血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例如全麦面包、燕麦以及蔬菜等,以达到缓慢释放血糖,避免血糖波动的作用。建议每日的摄入量为150-200克。
(2)蛋白质:有助于维持肌肉和身体组织健康,还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可以选择优质的蛋白质摄入,例如豆类、瘦肉、鱼类等。通常每日应该摄入100-150克左右。
(3)脂肪:虽然脂肪对血糖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过量摄入有可能会导致肥胖和心血管疾病。因此建议患者选择健康脂肪饮食,例如食用橄榄油、鱼油以及坚果等,每天摄入量大约为50-70克。
(4)纤维素:适当补充纤维素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和预防便秘,因此建议日常中多食用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以及全谷类食物和豆类。每日可以摄入25-35克。
(5)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两种元素对维持身体的健康和稳定血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平时可以通过饮食的多样化来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2.饮食原则
(1)控制总热量摄入:血糖偏高的患者要控制好每日所摄入的热量,以维持理想体重。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计算所需热量,随后合理分配三餐。建议患者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热量,以减轻胰腺负担。
(2)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可以延缓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因此建议患者在生活中多食用一些全谷类、蔬菜水果等。全麦面包等食物可以作为主食,而蔬菜水果也是高纤维的代表食品。
(3)控制盐分摄入:高盐饮食是导致血糖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于血糖偏高的患者来说,必须减少盐分的摄入量。通常成年人每日摄入的盐分应该在6克以下,同时还要避免过多的调味品和加工食品。
(4)保持饮食规律:血糖偏高的患者应该养成定时定量进餐的好习惯,以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避免过于饥饿或是暴饮暴食。同时还要尽可能避免熬夜或是不规律的作息时间,以免影响血糖控制。
通过饮食调节来降低血糖不但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还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人状况和需求,从而制定出个性化的饮食方案。此外,患者在生活中还要多加锻炼,早睡早起,以便更好地帮助自身维持血糖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