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医疗辅助手段也越来越多,核磁共振由于其自身的优点被广泛应用在临床医学检查中。但是很多人都并不了解磁共振检查,认为只有在重大疾病的时候才可以采用磁共振进行检查,实际上,磁共振能够检查的部分有很多。
1、什么是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也被称作为磁共振,是一种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式,磁共振和工作原理与CT和X线检查是完全不同的,CT和X线使用的是X射线,但是磁共振检查是利用磁场和电磁波,所以磁共振检查并不会存在辐射,对人体几乎不会造成伤害。与其他检查手段相比,磁共振检查具有着成像参数多、扫描速度快、组织分辨率高、图像更清晰等优点。
2、磁共振能检查哪些部位?
2.1心脑血管、神经系统
磁共振对软组织病变的显示要明显优于其他检查方式,能够对绝大多数心脏大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对血管、大脑、心脏等部位的成像十分清晰。这是因为磁共振成像并不会影响心肌与血管、血流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分别进行诊断,医生能够在磁共振的帮助下直观判断这些部位的病变情况,同时不会存在创伤性,可以对任何层面进行扫描,还可以对心脏大血管的结构进行分析、定量测定心脏体积等。磁共振在神经系统中的应用是比较成熟的,尤其在脑干、幕下区、脊髓等部位的显示都要明显优于CT。
2.2呼吸系统、胸腔及腹腔以内
由于纵膈内脂肪与血管可以形成良好的对比,所以磁共振检查更容易观察纵膈肿瘤及其血管之间的解剖关系,因此,磁共振一般会作为胸片检查的一个补充,尤其是在鉴别胸部之内还是胸外的病变、纵膈内还是纵膈外病变等。但是核磁对肺部的诊断十分有限,所以肺部病变并不建议使用磁共振。此外,磁共振还可以检查腹腔内的相关器官病变,比如胃、脾、肠等,并且磁共振在肝癌以及海绵状血管瘤的鉴别,尤其是对小肝癌的检查和鉴别都有着重要意义。
2.3骨骼、肌肉
磁共振能够检查骨骼、肌肉以及软组织、关节、脊柱等部位病变,磁共振检查要远优于DR等影像检查,是现在诊断骨髓病变,包括感染、缺血、创伤、肿瘤等疾病最敏感且无创的检查方式,可以尽早发现是否存在骨膜反应,是当下评价关节软骨、滑膜、肌腱、韧带等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2.4生殖系统
CT等检查方式在检查生殖系统的时候可能存在射线暴露的问题,磁共振能够避免这样的问题,可以检查生殖系统、乳房、骨盆等部位。
2.5肿瘤
磁共振也被广泛应用在肿瘤检查上,肿瘤病变组织能够在核磁共振下清晰展示出来。
3、磁共振的缺点
3.1检查时间长,费用高
磁共振的检查时间比较长,一个部位的检查至少需要进行10分钟左右,所以并不适合危重症的患者。此外,磁共振检查的费用也要比其他影像学检查技术要贵。
3.2噪声大、空间小
磁共振检查的噪音比较大,检查空间相对较小,所以有幽闭恐惧症的人并不适合进行磁共振检查。
3.3有金属内固定的患者谨慎选择
磁共振是一个巨大的磁场,在检查前一定要去除身体中全部的金属异物,此外,如果体内装了金属内固定的人群,一定要第一时间告知临床医生或者是进行检查的医生,医生经过评估之后在决定是否要进行检查,特别是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建议最好不要进行磁共振检查。
结束语
影像学检查的方式都是不同的,也不是越贵越好,在进行检查之前一定要根据医生的综合评估和自身具体情况合理的选择检查方式,确保达到最佳检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