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如何对急性心梗患者开展院前急救护理?

时间 :2023-12-30 作者 :​ 史霄丽 来源: 武警第一机动总队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常常因为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血流急剧减少而引发。其常见症状包括胸痛、胸闷、心悸等,而且病情发展迅速,可能导致休克、心力衰竭甚至死亡。因此,对于急性心梗患者来说,及时的院前急救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有效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还能为后续的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急救护理

1.紧急出诊

院外抢救工作原则在于“快”字,也就是说,需要抢救人员快速反应,短时间内尽快出诊。当急救中心接到急性心梗患者的求救电话时,应根据呼救者的描述初步判断病情,迅速做好准备并派出急救车。在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有充分的了解,以便在到达现场后能迅速开展救治。

2.急救车出发与家属联络

在急救车出发的同时,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家属保持电话联络,了解患者的具体位置和病情,并指导家属在方便的地方等候接车。这一过程中,保持电话通畅对于缩短抢救时间和提高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同时,医护人员应向家属解释转运的风险和必要性,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3.抵达现场与查看患者生命体征

急救人员抵达现场后,应立即查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意识、呼吸、脉搏和血压等。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检查结果制定急救方案。在此期间,医护人员需要密切配合,迅速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4.开展急救

在急救过程中,患者应取平卧位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医护人员应配合默契,开展抢救措施,如予以镇静药、心血管活性药物等。同时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根据监护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整个抢救期间需要做好记录,便于抢救完毕后核对口头医嘱及执行情况。

5.建立静脉通路与疼痛护理

选择通过浅静脉留置针开展上肢近心端或选择颈外静脉行浅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路。如有必要可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以备不时之需。在搬运期间要确保管路妥善固定、通畅输液速度合适。对于急性心梗患者常见的疼痛表现医护人员应遵医嘱予以镇静镇痛药物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6.心理护理

急性心梗会引发患者出现负面情绪,这既不利于抢救工作的开展也可能影响患者的病情恢复。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家属及患者进行心理安抚以消除他们的紧张和恐惧情绪这也是确保抢救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转运

1.转运前准备

在转运前需要对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告知转运风险及疾病的严重性获取患者、家属的理解及信任。这样可以确保转运过程中的配合度提高转运的安全性。

2.及时与院内各科室联络

在转运过程中应及时与院内各科室进行联络,告知病情及救治情况以便院内提前做好急救准备。这有助于确保患者到达医院后能迅速得到进一步的治疗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3.途中护理及使用担架搬运患者

在转运途中应使用担架搬运患者并确保搬运过程的平稳与安全。搬运至救护车后患者应保持仰卧位、系安全带做好管路护理妥善固定并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这样可以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并为后续的治疗打下基础。

4.院前、院内交班

在到达医院前院前抢救人员需要与急诊护理人员交代病情及药物使用情况确保治疗及护理的连续性。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直接介入ICU进行高级生命支持治疗以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三、结语

急性心梗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而及时的院前急救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医护人员培训、优化出诊和转运流程等措施我们可以为急性心梗患者提供更加及时、高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服务降低该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