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外科护理科普知识

时间 :2023-12-30 作者 : ​洪丽 来源:菏泽市牡丹区牡丹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下载

一、什么是外科

外科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涵盖了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疾病诊断、治疗和康复。外科医生通过手术或非手术的方式,对疾病进行干预和治疗,以恢复人体的健康和功能。外科护理是外科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对患者的评估、诊断、计划和实施护理措施,以及与外科医生和其他医疗团队的紧密合作。

二、外科感染

外科感染是指在外科手术或治疗过程中,发生在伤口、植入物或其他医疗器械接触的部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这些感染可能发生在术后,也可能在术后几个月甚至几年后发生。为了预防外科感染,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术前准备:在术前,我们会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包括他们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以及感染风险。特别是对于那些存在感染风险的患者,我们会采取预防性抗生素治疗,以尽可能减少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感染风险。这样的准备能够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并且为患者的术后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2.手术环境:手术室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环境,它需要保持高度的清洁和消毒。任何一点微小的污染都可能导致手术的失败,甚至引发感染,因此我们非常重视手术室的清洁和消毒工作。所有的手术器械和植入物都会经过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处理,确保它们在使用过程中是安全的,不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感染风险。

3.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环节。我们会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伤口愈合情况等,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征象。如果发现有任何感染迹象,我们会立即采取措施,包括更换药物、调整治疗方案等,以确保患者的术后恢复过程顺利。

4.抗生素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治疗外科感染的重要药物。然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医疗领域中普遍存在。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我们需要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这样不仅可以确保抗生素的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

三、全身性感染

全身性感染是指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内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全身性感染的常见类型包括败血症、菌血症、毒血症等。这些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全身症状,如高热、寒战、呼吸困难等,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四、各种引流管的一般护理

在外科护理中,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以下是各种引流管的一般护理要点:

1.妥善固定:确保引流管的位置固定,避免移位或脱落。同时,应标明引流管的名称和长度,以避免混淆。

2.保持通畅:定时观察引流管的通畅情况,如有堵塞或狭窄应及时处理。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可以避免感染和积液的残留。

3.观察引流液: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以及引流液中是否有出血、脓液等异常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4.保持无菌:在进行引流管护理时,应注意保持无菌操作。避免细菌进入引流管或伤口内,以免引起感染。

5.记录护理记录:对引流管的护理应做好详细的记录,包括引流液的观察结果、护理措施等。这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并指导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6.心理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也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可能会因引流管的放置而感到焦虑或不安,应及时给予关心和安慰,增强患者的信心和配合度。

7.预防并发症:在引流管护理过程中,还需注意预防一些常见的并发症,如疼痛、感染等。对于疼痛症状明显者,可适当给予止痛药治疗;对于感染风险较高的患者,应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8.拔管时机:在引流管护理过程中,当医生认为患者已无继续使用引流管的必要或病情已经稳定时,应及时拔除引流管。拔管前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解释和安慰,以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拔管后应注意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有渗血或感染迹象应及时处理。

9.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也是引流管护理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应向患者解释引流管的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配合医生和护士进行引流管的护理。这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促进其康复进程。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