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中医科普】脾胃虚寒,中医教你养脾护胃

时间 :2023-12-28 作者 :​ 高大川 来源:河北省涿州市中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脾胃是中医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两者相得益彰,是人体中的“中枢器官”,负责人体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酸碱平衡等重要功能。当脾胃功能失调时,会出现一些消化不良、胃痛、腹泻等症状。而脾胃虚寒则是脾胃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需要及时进行调理,养脾护胃,促进身体健康。

1脾胃虚寒的症状

1)消化不良:脾胃是消化系统的核心,当脾胃功能不足时,会导致消化不良的症状。常见的症状包括胃胀、食欲减退、饭后腹痛、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较长等。

2)腹泻:脾胃虚寒会导致脾阳不足,大肠失去温热作用,从而引起腹泻。患者可能出现大便稀烂、色黄、频繁排便的情况。

3)肢体乏力:脾胃虚寒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身体无法得到足够的营养供应,从而引起全身乏力、无力感、肢体冰凉等症状。

4)头晕、耳鸣:脾胃虚寒导致气血不足,影响了脑部的供血供氧,会出现头晕、眩晕、耳鸣等症状。

5)体重下降:脾胃虚寒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导致营养摄取不足,长期下来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

6)寒症:脾胃虚寒会导致体内阳气不足,容易受寒。患者可能会感到手脚冰凉、怕冷、经常感冒等。

2脾胃虚寒的成因

1)饮食不当:长期以来,饮食习惯偏向冷凉、寒凉食物的摄入过多,比如生冷食物、生冷饮品、冰冻食物等,容易导致脾胃受寒,引发脾胃虚寒。

2)精神压力过大:长期的精神紧张、忧虑、焦虑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脾胃的正常运转,导致脾胃功能紊乱,出现虚寒症状。

3)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生活或工作中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会刺激体表,导致脾胃功能受损,产生虚寒体质。

4)不良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作息时间、经常熬夜、饮食过量或过度饥饿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逐渐导致脾胃虚寒。

5)先天因素:个体差异会导致一些人天生就存在脾胃虚寒的体质。这类人体质薄弱,容易受寒受凉,脾胃功能相对较弱。

3中医的脾胃虚寒调理方法

1)饮食调理:脾胃虚寒需要注意调理饮食,多吃温补性的食物,如姜、葱、大蒜、生姜、山药、红枣、百合、粳米等,可以帮助温补脾胃。要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生冷水果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虚寒症状。

2)调整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不过度饥饿或过度进食,保持脾胃的正常功能;同时咀嚼食物要充分,细细咽下,以减轻脾胃的消化负担。

3)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脾胃功能的提升,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

4)调整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合理安排工作、休息和睡眠时间。睡前要避免过度兴奋的刺激,保持睡眠环境的安静、舒适。

5)中药调理:中药方剂可以辅助调理脾胃虚寒。常用的中药有党参、黄芪、砂仁、丁香、肉桂、干姜、陈皮等,可根据个体体质和症状选用合适的中药方剂。

6)穴位按摩:脾胃虚寒可以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来调理。例如,大椎穴位位于颈部,按摩这个穴位可以促进脾胃阳气的升发。其他穴位如关元、足三里、中脘等也都有助于调理脾胃。

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的调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调理期间需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和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持之以恒地进行调理,还要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