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癌痛
癌痛是疼痛部位需要修复或调节的信息传到神经中枢后引起的感觉,多指癌症、癌症相关并发症、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常为慢性疼痛,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比较常见。癌痛持续而强烈,不仅造成生理功能与器质性的损害,还会造成严重心理问题或精神障碍,如意志消沉、自我封闭、记忆力下降等,加重患者精神压力,导致失眠、焦虑、抑郁,影响生存质量。癌痛严重的患者可能产生自杀念头或行为,增加死亡率。
2 三阶梯止痛治疗
三阶梯止痛方法是指的是根据患者的疼痛的轻、中、重程度分别选择第一、第二、第三阶梯的不同止痛药物。第一阶梯用药是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非阿片类药物;第二阶梯用药是以可待因为代表的弱阿片类药物;第三阶梯用药是以吗啡代表的强阿片类药物。针对疼痛性质不同,各阶段均可辅助加药。
3 第一阶梯止痛治疗
三阶梯止痛治疗的关键在于疼痛评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是常用主观疼痛评估法,基本的方法是使用一条长约10cm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1-3分表示轻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10分表示重度疼痛。第一阶梯VAS为1-3分,提示处于疼痛较轻的时候,选择非阿片类药物镇痛,有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等。阿司匹林为水杨酸类药物,作用强,小剂量时解热、镇痛,大剂量可抗炎、抗风湿,有抑制血小板凝集和抗血栓作用。布洛芬能抗炎、镇痛、解热,止痛时间可维持12小时。解热镇痛作用,口服后吸收迅速,止痛时间为3~6小时。双氯芬酸钠为非甾体抗炎药物,有消炎、止痛功效,能阻止血小板凝集。吲哚美辛有解热镇痛、消炎作用,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半衰期为7~12小时,口服吸收良好。非阿片类镇痛药又被称为中枢性镇痛药,有很强的镇痛、镇静作用,它们能在大脑中与痛觉传递有关的部位,以及对痛性伤痛刺激起反应的部位,而这些都是这类药物的作用部位。
4 第二梯止痛治疗
第二阶梯VAS为4-6分,患者此时处于中度疼痛状态,选择以可待因为代表的弱阿片类药物,如磷酸可待因片、盐酸布桂嗪片、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氨酚羟考酮片等。磷酸可待因片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阿片受体来减轻疼痛感觉;它的主要成分是可待因,这是一种具有止痛和解热作用的药物。它能够影响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从而减少疼痛信号的传递,并且可以降低体温;需要注意的是磷酸可待因片有一定的成瘾性和依赖性风险。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和用药时间,并遵循医生的指导建议。盐酸布桂嗪片镇痛,用于偏头痛、神经痛、牙痛等;对皮肤、黏膜和运动器官的疼痛有抑制作用,对内脏器官疼痛效果较差;布桂嗪的机制与药物激动中枢阿片受体、干扰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有关。连续使用可能导致身体耐受性和成瘾性,应规范使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属于中枢性镇痛药,主要通过抑制神经元对神经递质的摄取,从而提高痛阈而产生镇痛效果。
4 第三梯止痛治疗
第三阶梯VAS为7-10分,患者此时处于重度疼痛状态,选择吗啡代表的强阿片类药物,如盐酸吗啡片、羟考酮缓释片、舒芬太尼、喷他佐辛等。它们属于麻醉性镇痛药,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能解除或减轻重度疼痛。盐酸吗啡片是一种强效阿片类药物,可以用于缓解持续的严重疼痛,但服用后可能会出现呼吸抑制、便秘、头晕、瘙痒等不良反应。舒芬太尼的镇痛机制与与亲脂性有一定关联。这种药物容易穿过血脑屏障,并在血浆蛋白的结合后,作用于疼痛部位,从而产生强效的镇痛效果。喷他佐辛一种麻醉性止痛药,可直接作用于脑部和脊髓,缓解中、重度疼痛,且镇痛持续时间比较久,不容易产生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