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是临床常见较为严重的心脏疾病,多见于肥胖者、糖尿病者、高血压者、慢性肾功能不全者、40岁以上中老年人等的人群,与饱食、便秘、感染、情绪激动、抽烟饮酒等因素有关,所以在护理时尤其要注意这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一、合理饮食
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会诱发心梗,所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极其重要,应根据自身营养状况,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合理搭配膳食结构。一方面,营养、均衡、清淡饮食,以此促使身体尽快康复;另一方面,低盐、低油、低脂饮食,以免血脂升高使得血液黏稠度增高从而导致血管内形成血栓;此外还应注意不可暴饮暴食,平时吃饭也应细嚼慢咽、少食多餐、定时定量。但应限制动物内脏,少吃煎烤、油腻、油炸、冰冷、辛辣的刺激性食物。
二、防止便秘
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此时一定要重视便秘,因为便秘时用力屏气排便极易使得心肌耗氧量增加、左心室负荷加重从而诱发斑块破裂并形成血栓,为了预防便秘,保持大便通畅,平时应多吃粗粮以及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及水果。
三、预防感染
患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且免疫力低下者会因细菌、病毒感染而诱发该病,所以患者平时应注意监测血压及心律,以免出现感染症状,期间一旦出现肺炎、心内膜炎、心律失常、心肺功能失代偿等情况时,一定要立即就医、及时诊断、尽早治疗。
四、调整心态
由于患者情绪激动会使左心室负荷明显加重并导致心肌供氧量不足从而诱发心梗,为了促使患者身体尽快康复,一方面要注意自我调整,改变生活方式,调整生活节奏,参与社交活动,接触新鲜食物,减轻心理压力,避免紧张焦虑,消除消极情绪,保持心境平和,保持乐观心态,保持心情愉悦,以此增强治疗信心,促进身体尽快康复;另一方面应多与患者交流与沟通,了解其内心真实想法,为其进行心理疏导,以使其增强治疗信心。三要注意病友支持,可以多认识一些病友,因为患者之间更容易沟通,彼此之间也可以互相开解,另外在闲暇之余病友之间还可举行交流活动,邀请病情控制情况较好的患者来分享自己的护理经验,以此激励患者更加积极地配合相关的护理工作。
五、戒烟戒酒
由于烟草含有有害性物质会使血管收缩从而诱发该病,饮酒会使血压剧烈波动从而导致该病反复发作,所以建议患者应戒烟戒酒并远离二手烟,以此降低患病风险、预防该病复发。
六、注意保暖
首先是要做好保暖措施,因为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梗,所以建议患者时常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做好保暖防护工作,避免着凉,尽量等到有太阳的时候再出门。
其次是要注意洗澡方面,一是水温不可过热或过冷,二是不可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三是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脑缺血、冠脉痉挛等。
七、积极锻炼
根据身体耐受力状况,制定科学运动计划,坚持有氧运动,坚持体育锻炼,如此既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及抗病能力,也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肌缺血、预防血栓形成。但要注意不可剧烈运动,运动强度适宜即可,可选择如慢走、慢跑等的运动项目,以此增强心肺耐力,待至患者运动耐性增加,可逐渐增加运动量及运动强度,此时则可选择如游泳等运动强度较大的运动项目,不过运动过程中患者若是出现心悸、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等的情况,则应及时调整运动量。
八、注意休息
由于过度劳累,如负重登楼、过度体育活动、连续紧张劳累等,都会使得患者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氧量增加从而造成心梗,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发生,首先是要避免过度劳累,因为心脏劳累之后心脏负荷会加重,极易引起心功能不全从而导致心律失常,还有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建议患者多加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其次是要注意不可熬夜,因为经常熬夜容易影响血压的稳定性,极易加速血栓形成,且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所以建议患者应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规律作息,早睡早起,适当午睡,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及休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