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血供严重不足引起的心肌组织坏死的疾病。 病因:急性心肌梗死通常由冠状动脉发生血栓堵塞所致。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即血管内部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或完全阻塞。
症状: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表现包括剧烈的胸痛、呼吸困难、大汗淋漓、恶心和呕吐。一些人可能还会感到胸闷、肩背部疼痛、上臂或下颌疼痛。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危险因素:一些危险因素可增加患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老年、吸烟、家族病史、缺乏运动、慢性应激等。
诊断:医生通常依据病史、体征以及心电图、心肌酶谱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结果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主要包括抗凝治疗(如给予阿司匹林等药物)、溶栓治疗(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冠状动脉血流)、血运重建(如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等。
预防: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如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积极锻炼、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定期体检等。
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识别心梗的症状呢?
疼痛是出现心梗最早期的症状,它的疼痛时间长,难缓解,位于心前区,呈压榨样,并常伴有压迫感或窒息感。心梗之前还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先兆,以前从未发生过,在活动的时候突然感觉到胸口非常的疼痛,在晚上睡觉的过程中也会突然的疼醒。
当然也有些不典型的症状如全身的身体逐渐的发热,而且伴有心跳过速;胃肠道疼痛等症状;心律失常的发生可伴乏力、头晕、晕厥等症状;或是嗓子疼、肩膀疼。
发生急性心梗,应及时就医,若随身有应急药物如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要及时服用,争取就医时间。
当发生急性心梗,如何做?
1、休息与活动。急性心肌梗死3天内,绝对卧床休息,3天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为宜;饱餐和饭后不宜立即运动,最好的运动时间是餐后2h。
2、治疗配合。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不得随意增减或更换其他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因对胃肠道粘膜有损伤,宜在饭后服用,如波立维、阿司匹林。
3、健康饮食。进富含纤维、维生素、低热量和易消化的食物;有高脂血症、糖尿病者应食低脂、低胆固醇食物,少量多餐,避免过饱、过冷、刺激性的食物,禁烟、少饮酒。
4、保持情绪稳定。合理安排生活与工作,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每天坚持适量运动、休息与娱乐。
5、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6、控制体重。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的平方(正常值18.5-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