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公众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自行服药治疗的空间也越来越大,但如果是不遵循医嘱、为追求精神愉悦而过度使用某一种药物,就会变成药物滥用。合理使用药物可以治病救人,而滥用就会使药物成为致命的毒品。
药物滥用(物质滥用)指非医疗目的使用具有依赖特性的药物(物质),使用者对此类药物产生依赖(瘾癖),强迫和无止境地追求药物的特殊精神效应,由此带来严重的个人健康与公共卫四生和社会问题。
生活中,以下这些药物也容易产生依赖:
1、感冒类药物
在我国,有人说”感冒治疗史就是一部药物滥用史”。感冒来袭,很多人总是会吃好几种药,感觉总有一种能管用。大多数人选择的感冒药是一些非管制类药物(非处方感冒药),长期或过量服用,会导致依赖。例如,某些常用的感冒药,因其含有阿片粉、咖啡因、麻黄碱、苯巴比妥等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成分,长期大剂量连用容易积蓄并产生依赖性。
代表药品: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氨酚伪麻片等。
2、止咳类感冒类药物
很多人感冒咳嗽后习惯性选择止咳水、复方甘草片来止咳祛痰。但这两种药物均属于含有可待因和阿片粉的镇痛药。长期大剂量使用可成瘾,成瘾的患者会出现昏昏欲睡、便秘、恶心、情绪不稳定、睡眠失调等症状,大量服用能抑制呼吸,形成类似吸毒一样的心理依赖。特别注意的是,家长不得擅自给婴儿服用甘草片,否则易使新生儿中毒。
代表药品:止咳水、复方甘草片。
3、镇痛类药物
出现关节疼痛时,很多人会选择服用镇痛类的药物。然而,不少人发现过去一片就见效,现在效果却不明显了。以“去痛片”举例,成分主要是非那西丁、咖啡因,主要用于治疗发热及轻中度的疼痛。每天大量服用者,一旦停药,会出现严重的不适应症,如打哈欠、流泪、流涕、全身酸痛、失眠、呕吐、腹泻等。长期服用止痛药效果会越来越差,而且出现溃疡和出血等消化道不良反应的风险会大大增加,甚至诱发肾盂癌和膀胱癌。
代表药品:布洛芬缓释胶囊、曲马多、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扑热息痛等。
4、安定类药物
主要用于抗焦虑、镇静、催眠、肌肉松弛、抗惊厥、抗癫痫等、患者服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加大剂量才能达到原来的效果,导致对药物易形成依赖性,一旦突然停药会引发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
代表药物:阿普唑仑、艾司唑仑片(舒乐安定)、地西泮(安定)等。
5、激素类药物
长期面部涂抹激素类软膏,会引起面部皮肤缺水发生干燥萎缩,还可发生血疹、红斑、脓包等皮肤损害。长期使用这类药物后容易上瘾,用药后病情迅速好转,一旦停药后,用药部位出现程度不同的红肿、触痛、脱屑等情况。当重新涂抹药膏后,并很快好转或消失。如再停药,皮炎会再发,但比之前更严重。
代表药品:派瑞松、皮炎平软膏、肤轻松软膏、地塞米松霜、去炎松软膏等。
药物滥用的防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多方共同加强教育、治疗和行为干预,普及合理用药常识,营造关注药物滥用,杜绝药物滥用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