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在医学和环境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准确的检测结果需要正确采集和保存样本。本文将介绍如何按规范采集样本、选择合适的保存方式,并强调遵循正确的标记和运输程序,以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样本采集
在微生物检验中,正确采集样本对于确保准确的检测结果至关重要。微生物学标本采集一般原则:早期采集,用抗菌药物前,下次用药前;无菌观念,不污染标本;正确的采集方法;适量的标本;生物安全,不感染人,不污染环境。
采集血液标本时,应选择适当的采血部位和采血方式,确保采集到足够的血液量,严格做好患者抽血部位的无菌操作技术,避免被体表或腔道正常菌群污染。血培养采集的最佳时机:尽可能在患者寒战开始时,发热高峰前30-60分钟采血;
在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前采血,如患者已经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应在下一次用药之前采血培养,采集后应立即送检。
采集痰标本时,叮嘱病人留痰前用清水多次漱口,有假牙的应该摘掉,并告诉患者要先深吸气再用力深部咳痰,如果病人自然排痰困难,也可以雾化后留痰。和血培养一样,病人留取痰液后要立即送检,因为很多苛氧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在空气中很快死亡,而且定值菌会大量增殖,影响培养和药敏的结果。
采集尿标本时,应先清洁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自然排尿,留取中段尿。尽可能留取晨尿或在膀胱内停留4小时以上的尿液,留尿前尽可能减少因液体摄入稀释尿液致使尿菌落计数偏低,及时送检,标本置于室温不要超过30分钟,否则细菌滋生影响结果。
无菌体液(脑脊液、胆汁、胸水、腹水、心包液、关节液)等标本采集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必须采集足够量的标本(≥5ml),进行离心、培养、革兰染色。采集后立即送检,切记脑脊液不能冷藏!
2样本标记
在微生物检验中,正确标记样本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的重要步骤。采集管上贴上清晰易读的标签条码,确保不易脱落或模糊。通常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科室或病区以及采集日期和时间。保证每个样本都有唯一的标记,并与患者信息相对应,避免混淆或错误。
3样本保存
在微生物检验中,正确的样本保存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的重要环节。根据所要检测的微生物类型选择合适的存储容器。对于大多数微生物,无菌容器是首选。对于某些微生物,如病毒,可能需要使用特殊的冷冻管或耐低温容器。根据微生物的特性和检测要求,选择合适的温度进行样本保存。常温保存适用于大多数微生物,但某些微生物可能需要低温(冷藏或冷冻)保存。维持恒定的温度可以提高微生物存活率和稳定性。在保存样本之前,确保样本容器是干净、无菌的。尽量避免开启容器的时间过长,以减少污染风险。密封容器以防止外界微生物的污染,并且避免交叉传染。将样本存放在安全的地方,以避免被意外破坏或丢失。
4运输样本
采集后的标本原则上应立即送检,如不能及时送检,根据微生物的特性和检测要求,部分标本可放4℃保存运送,时间不宜过长,特殊病原菌如脑膜炎奈瑟氏菌和淋球菌需35-37℃保温送检。对于某些微生物,如病毒,则需要在其他温度条件下运输,例如4℃或冰冻。运输容器必须符合相应的标准,能够保护标本免受破损、泄漏或污染。对于液体标本,应选择密封良好的容器,并在运输过程中防止溢洒。对于固体标本,也需要采用合适的容器进行运输,并在运输过程中防止标本受到挤压或震动。应尽快将采集的标本送往实验室,尤其是对于一些容易被破坏或失活的微生物。如果无法立即送达实验室,应根据标本类型和储存条件合理安排运输和储存的时间,避免标本质量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