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麻醉最常见的三种麻醉方法分别是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及椎管内麻醉,它们在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但你对这三种最为常见的临床麻醉方法了解多少呢?现在就来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一、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是一种由麻醉医生通过药物或其他技术手段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失去意识和感觉的一种麻醉方法,其主要作用是确保手术期间患者的安全和舒适,一般而言全身麻醉适用于所有手术,包括如心脏手术等较大、较复杂、时间较长、手术难度较大、需全程镇静制动的手术,不过若是以下患者,则最好进行全麻,一是进行胸腔手术、开颅手术、头面部手术等的手术者,二是进行对人体的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的手术者,三是进行CT、造影检查、磁共振检查、无痛胃肠镜等检查者。
全身麻醉期间常用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如乙醚、地氟烷等的吸入麻醉药,二是如氯胺酮、依托咪酯等的静脉麻醉药,三是如卡肌宁、司可林、万可松等的肌肉松弛药,其中静脉麻醉药可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使患者迅速陷入无意识状态,而吸入麻醉药则会通过气管插管或面罩等的方式给予患者持续的麻醉。
二、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是一种通过将麻醉药物直接注射或涂抹于局部组织以阻断神经纤维传导并使该部位丧失疼痛感觉的麻醉方式,其主要适用于以下患者,一是对麻醉药物过敏或存在高风险因素者,二是如皮肤切除、局部病灶切除等的小范围手术者,三是如创伤修复或拔牙等需要控制伤口疼痛感觉者,但对于如心脏手术、颅脑手术、腹腔内手术、甲状腺手术等相对较大的手术,局部麻醉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过局部麻醉对患者的整个影响相对较小,尤其是局部浸润麻醉,患者术前既可吃饭,也可喝水,仅有局部的浅感觉和痛觉的阻断。
局部麻醉的方法如有以下几种,一是表面麻醉,即将渗透作用强的局麻药与局部黏膜接触从而阻滞浅表神经末梢的麻醉方法,但其所用的局麻药仅能解除黏膜产生的不适,二是局部浸润麻醉,即沿手术切口线分层注射局麻药从而阻滞组织中的神经末梢的麻醉方法,不过为了增强麻醉效果,局麻药注射时应加压,三是静脉局部麻醉,即在远端静脉注入局麻药从而阻滞止血带以下部位肢体的麻醉方法,适用于能安全放置止血带的远端肢体手术者,但不适用于合并有严重的肢体缺血性血管疾病者,四是区域阻滞,即围绕手术区并在其四周和底部注射局麻药从而阻滞进入手术区的神经干和神经末梢的麻醉方法,适用于高龄患者、门诊小手术者、身体情况差的虚弱者,五是神经及神经丛阻,包括颈神经丛阻滞、臂神经丛阻滞、上肢神经阻滞以及下肢神经阻滞。
三、椎管内麻醉
椎管内麻醉是一种指通过脊椎穿刺将局部麻醉药注入椎管内的麻醉方法,其根据麻醉药物注入的位置,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腰硬联合麻醉,适用于需行下肢、下腹部手术者,二是骶管阻滞麻醉,适用于小儿腹部手术或需行肛门、直肠、会阴部手术者,三是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适用于2至3小时内需在下肢、下腹部、会阴部等处行手术者,但冠心病者应慎用,休克者、脑膜炎者、败血症者、凝血功能障碍者、脊柱畸形或肿瘤者、脊髓多发硬化症者等人群应禁用,四是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适用于无痛分娩者、需行四肢或颈部等手术者、有冠心病或血管闭塞性疾病者,但休克者、脑膜炎者、败血症者、呼吸困难者、月经期女性、凝血功能障碍者、脊柱外伤或结核及者、正在服用抗凝药物者应禁用。
椎管内麻醉常用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丁卡因,二是布比卡因,三是普鲁卡因,四是利多卡因,其中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中利多卡因常用于中手术,普鲁卡因常用于小手术,丁卡因、布比卡因则常用于长时间的手术。
总之,临床实践中上述三种麻醉方法最为常见,不过麻醉方法的选择并非是由麻醉医生随意而定的,而是在保证患者最大安全的基础上科学地根据患者的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的,所以无需担忧自己应该选择哪种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