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日常中对艾滋病早有耳闻,但是关于此病的更多细节,部分人群并不知晓。艾滋病的危害不言而喻,在2020-2022年期间,世界范围内额外新增的HIV感染病例为123000-293000例,并且死亡人群中,有69000-148000例与艾滋病相关。针对当前严峻的艾滋病防控形势,无论是社会各职能部门还是个体,均需要引起重视。艾滋病检测包括两个层面作用,其一为判断人体中有无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其二为分析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病情等。借助于血液筛查检测形式,能够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1、何为艾滋病检测,为什么要检测?
艾滋病检测过程中,针对不清楚有无感染艾滋病病毒人群,主要是检测HIV病原体核酸、抗原成分,并对HIV抗体进行检测。与此同时,艾滋病检测还能够知晓HIV感染者病程情况,掌握其病原学特点,或用于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判断人群有无HIV感染,预先进行筛查检测。针对筛查检测阳性者,需借助于补充确证试验的方式,密切其是否存在感染。
对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而言,病情进入艾滋病期前,几乎没有特殊症状、体征。而只有通过血液检测的形式,才能够知晓有无感染情况。由此可见,尽早实施血液检测,并在第一时间风险HIV感染,能够及时启动治疗计划,从而帮助感染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与此同时,尽早检测、发现HIV感染,能够做到防护措施的尽早实施,从而控制病毒传播。
2、艾滋病检测时间
如果有高危行为,或怀疑自己感染艾滋病,建议尽快前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等机构咨询就诊,并尽早接受血液检测。值得注意的是,艾滋病病毒感染检测存在窗口期,采取不同检测方法,窗口期长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窗口期而言,主要是指HIV感染人体自血液内可检出HIV核酸、抗原、抗体等相关感染标志物的时间。在窗口期中,虽然无法检出HIV感染,但是感染者具备传染性。分析影响窗口期长短的因素,可见与检测方法敏感程度、检测感染标志物出现时间等有关。此外,不同感染人群体内病毒复制速率、抗体生成速度等,存在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这就导致不同人群的窗口期长短存在区别。
通常情况下,艾滋病病毒感染机体后,外周血内最早有病毒核酸出现,后续为病毒的P24抗原,以病毒抗体出现最晚。按照人群不同进行研究,仅对HIV抗体进行检测的第三代筛查方法窗口期为3至12周。此外,第四代筛查试剂检测HIV抗原、抗体中,窗口期为2至6周。HIV-1核酸检测窗口期为1至4周。HIV血液检测过程中,明确检测方法,并尽可能避开窗口期,可提高检出效果。
3、为什么推荐血液检测?
艾滋病病毒在感染者、发病人群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存在。与此同时,HIV抗体也在上述液体中存在。但是就血液而言,其中无未知因素,且医学检测将其所得结果作为标准。此外,长期以来,艾滋病研究均以血液检测为主,并且血液检测技术相对完善、成熟。而除上述因素外,大多数检测者均属于窗口期内检测。而窗口期内提示感染时间相对较短。基于此,对血液内HIV情况进行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并于更短时间获得准确结果。与其他检测方式相比,血液检测对操作的要求较低,获取准确检测结果时间更短。检测结果为阳性,意味着血液内含有艾滋病病毒抗体,感染艾滋病病毒。但是检测结果阳性并不意味已经罹患艾滋病。诸多检测结果阳性人群,仍能够健康存活多年,因为即使感染艾滋病病毒也并不一定要立即服用药物,还需要通过检测感染者的CD4细胞含量来判断是否需要服用药物。此外,若检测结果为阴性,说明近3个月内无艾滋病病毒接触史,说明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仅以继续做好防护,从而远离艾滋病。
综上所述,血液检测用时短、结果准确,属于窗口期艾滋病病毒感染检测的主要形式。对于我国各地疾控中心咨询门诊而言,还为个人提供免费、保护隐私的艾滋病检测服务、咨询服务。若感染HIV后自行购买试纸开展检测,则在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情况下,建议尽早前往医疗机构、疾控中心确认,并接受后续咨询、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