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突发性阻塞而导致心机缺血坏死且来势凶猛、死亡率极高的心脏急症,通常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那么,什么是心肌梗死?又有什么症状?该如何预防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潜藏在暗处的杀手——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的概念
造成冠心病患者死亡率较高的主要幕后凶手就是急性心肌梗死(AMI),之所以会出现心肌梗死,是因为冠状动脉出现了急性阻塞,导致了心脏肌肉因供血不足而坏死。心脏是我们人体的最主要的心血循环系统,如果心脏功能遭受损伤,很有可能会危及到生命。
心肌梗死的症状
剧烈胸痛
由心肌梗死引起的胸痛通常持续时间较长,可能数小时甚至更久,且疼痛程度强烈,常有压迫、发闷或紧缩的感觉,并可能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下颌、颈部或后背。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情况下,胸痛发作往往突然而剧烈,且常伴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心跳加速、头晕、乏力等症状。
呼吸困难
心肌梗死的患者可能感到气喘吁吁,即使在休息时也会有这种症状。这是由于心肌梗死会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从而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进而影响肺部血液的供应。同时,心肌梗死也可能导致心律失常,使心脏失去正常的节律,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从而引起呼吸困难。
恶心呕吐
一些患者在心肌梗死发作时可能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这主要是因为心肌梗死在发病期间,心肌细胞会出现缺血性的坏死,从而导致肠胃等消化道出现应激性的溃疡。因此,患者在发病时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
头晕昏厥
当心肌梗死的患者出现头晕和昏厥的症状时,可能会导致心脏功能下降,使心脏泵血不足,进而导致脑部缺血缺氧。此外,心肌梗死还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进而出现头晕和昏厥的症状。
出冷汗和焦虑
心肌梗死在发病期间,患者的心肌细胞会出现缺血性的坏死,导致心脏功能下降,使身体的代谢率降低,进而出现出冷汗的症状。这是由于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导致体温调节紊乱和心率增加。同时,心肌梗死也可能引发胸痛、胸闷等不适症状,使患者感到焦虑和不安。
心肌梗死的预防
在出现心肌梗死时,我们应当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一些基础工作,如保持房门敞开以便医生能够顺利进入、自己移动到靠门且显眼的位置以便医生第一时间发现自己等。这些措施可以让自己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救治,降低死亡率。其次,要谨慎服用药物。但是最为主要的还是学会预防心肌梗死。根据研究发现,有90%的心肌梗死是可以被预防住的,所以只要平时预防到位就不用过分担忧心肌梗死而引发死亡。那么预防的措施有哪些呢?第一,每日坚持做半个小时以上的有氧运动,如晨跑、打太极等;第二,要随时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第三,在日常生活中切忌用力过猛;第四,保证自己每天的饮水量在1500ml-1700ml。坚持多次少量补水,最好是半个小时左右喝两三水。同时在早上起床后也可以喝200ml的水。第五,要少吃一些腊肉、熏肉等一些高盐食品,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保证健康的饮食习惯。第六,一定要戒掉影响身体的不良嗜好,如吸烟、大量的饮酒等;第七,在生活上保证规律,如作息规律、饮食规律,尽量少熬夜、不熬夜。同时还要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激动;第八,一定要积极治疗自己的基础疾病,防止因高血压、高血脂而引发了心肌梗塞。
最后,再给大家一个心肌梗死的急救技巧。在面对如洪水猛兽般的心肌梗死时,我们不要自乱阵脚,一定要牢记两个120:第一个就是当身体感到了不适、出现了急性胸闷时,要立刻拨打“120”;第二个就是要牢牢把握住黄金救治的120分钟时间,因为如果在120分钟之内打开堵塞血管的话就可以把死亡率降到1.6%以下。可是如果超过120分钟,每延长一个小时死亡率就会增加1%。希望这两个120对患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