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一说起这个名词,很多人都感到很陌生,那么,你知道血栓弹力图吗,为什么要检查血栓弹力图?怎么看血栓弹力图的结果呢?
什么是血栓弹力图?
血栓弹力图,是一种能动态监测整个凝血过程的图像,利用血液弹力图仪检测少量全血,从而客观全面分析病人从凝血到纤溶的整个过程中,血小板、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纤溶系统和其他细胞等各种血液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血栓弹力图的数据准确,且操作简单,相较于血液凝固分析仪,这种检查更全面有效,对于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指导成分输血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俗来说,血栓弹力图就是模拟血液凝固和纤溶的整个过程,并有效、准确、全面分析是否有凝血功能和纤溶功能异常的情况。血栓弹力图能用于患者出血风险和血栓风险的评估,对于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临床成分输血有较为科学的指导作用。
从原理上看,血栓弹力图主要是分析是否有凝血异常的情况,当人体出现血栓或者出血的时候,人体会进行原因判断,经过复杂的分析和判断,人体会指派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去处理这些问题,如果人体凝血功能异常,就会直接体现在血栓弹力图上。
血栓弹力图,怎么看结果?
血栓弹力图由R时间,K时间,α值,MA值,LY30这五项指标组成,看起来比较复杂。很多病人在看到血栓弹力图的时候,往往是一团雾水,其实血栓弹力图结果是比较好分析的,只要掌握了一些方法,能大体了解结果表明了什么问题。
从整体上看,血栓弹力图像一个横放的酒杯,这两条实曲线,体现的就是血液的凝固过程。前面的直线部分体现的是血液的凝结时间,如果前方的直线越长,说明血液凝结需要用的时间越久,反之,则说明凝结血液的时间越短。从这个角度上看,直线短,就说明血凝高,直线长,就说明血凝低。
如果直线短,血凝高,就可以推断,病人的血管本身可能有损伤,或者压力较高,还可能是病人有易栓症或存在肿瘤,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血凝过高。
从两条曲线上看,这两条曲线的宽度,体现了血小板的功能,再将结果图看成“酒杯”,曲线越窄,酒杯越瘦,这样就说明患者的血小板功能越低,反之,杯子越宽,就说明病人的血小板功能很强。血小板功能低,可以联系是否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或者有凝血功能障碍的问题,如果血小板功能高,可以考虑是否是月经、妊娠因素,或者是否存在创伤性疾病。
从图形的整体形状上看,“杯底”部分曲线和直线相接的部分比较尖,就说明血凝功能很弱,如果这个部分比较宽、平,则有高凝的可能性。
那么,正常的血栓弹力图和异常水平的血栓弹力图怎么区分呢?这样就需要看R时间,K时间,α值这些值的取值范围,并加以综合分析。
血栓弹力图检查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我们要注意整体的流程,抽血的时候,无须空腹,如果是做血小板图,则建议是先查蓝帽的肝素酶杯,检查是否有肝素的残留,从而排除掉肝素酶等原因的影响,后查绿帽的血小板杯,评估血小板的功能。在抽血的时候大家也不必太紧张,检查人员会抽取3毫升全血进行检查,当然如果有凝血溶血和脂血的情况,可能需要再检查一次。
什么人群需要进行血栓弹力图的检查?在妇产科,羊水栓塞、产后大出血、产科DIC要进行出凝血检测,就用到血栓弹力图,在外科系统中,病人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出凝血管理,以及肝素中和效果评估、血栓风险评估也要用血栓弹力图,在内科系统中,监测脑梗、心肌梗死患者的抗凝抗血小板,或者监测血友病、肾衰和肝硬化等病人的出凝血变化,也需要血栓弹力图派上用场。在体检中心,血栓弹力图能用于科学指导成分输血,并用于识别高危血栓和出血患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