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用于帮助肾脏功能衰竭的患者过滤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而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血管通路,承载着透析治疗的关键。然而,血管通路的保护和护理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本论文将深入探讨如何保护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加强对血管通路保护的认识和宣传,将有助于提高透析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为他们的健康带来更多希望。
什么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血管通路将患者体内的血液引到体外,通过弥散、超滤、吸附和对流的原理进行物质交换,并将净化的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为了能够有效地进行透析治疗,每分钟至少需要200毫升的血流量。因此建立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前提条件,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顺利完成血液透析的基本保证,是维持患者生存的“生命线”。
2.血液透析中的血管通路,你了解吗?
血管通路大致分为三类,即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移植物内瘘(AVG)和中心静脉导管(CVC)。其中CVC分为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NCC)和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那么这三类通路孰优孰劣呢?
2.1自体动静脉内瘘(AVF)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一种常见的血管通路,是通过外科手术,吻合患者的外周动脉和浅表静脉,使得动脉血液流至浅表静脉、静脉动脉化,达到血液透析所需要的血流量要求,血管直径及深度便于穿刺,从而建立血液透析体外循环。这种血管通路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和较低的感染风险,是首选的透析通路。
2.2移植物内瘘(AVG)
移植物内瘘手术是针对患者自身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而采用移植血管与患者动、静脉吻合,建立血管通路的手术方法。然而,这种手术存在长期定点穿刺可能导致的并发症,例如动脉瘤的形成以及皮下隧道感染。这些并发症会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因此,在进行AVG手术时,医生需要权衡利弊,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血管内瘘方法,以尽量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2.3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NCC)
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是实施各种血液净化治疗的临时血管通路。包括单腔、双腔和三腔导管,目前双腔导管最常用。导管置入的部位主要包括颈内静脉、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但因锁骨下静脉穿刺的血栓、狭窄发生率高,不做常规选择。
2.4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
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留置时需要建立皮下隧道,CUFF通常放置于距离导管皮肤出口2cm处的皮下隧道内,数日后皮下组织长入涤纶套。CUFF可以固定导管,避免导管滑脱;CUFF封闭外界与中心静脉之间的缝隙,导管相关性感染风险明显降低。TCC寿命明显长于NCC导管。
3、如何保护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3.1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透析通路是保护“生命线”的关键。我们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透析通路的检查,以确保通路的正常运作和畅通无阻。如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如血栓、感染或狭窄等,都需要及时处理。
3.2预防感染
血液透析患者的皮肤和血管通路通常是最容易受到感染的地方。因此,应该定期清洁皮肤和血管通路,保持其干净和卫生。在进行透析治疗前后,患者和医护人员都要保持良好的手卫生,避免感染的发生。
3.3经常锻炼
血液透析患者可以适当进行一些轻度锻炼,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身体健康。
3.4注意饮食
饮食对透析通路的保护也非常重要。我们应该遵循透析饮食的规定,控制水分和钠的摄入量,避免食用高磷食物。合理的饮食可以减少通路的负担,降低血管狭窄的风险。
3.5避免受伤
我们要尽量避免剧烈运动或受到撞击,特别是透析通路所在的位置。如果进行活动时有可能受伤,可以使用透析通路覆盖物或保护套来保护通路。
通过几个方面的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确保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