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dn.yun.sooce.cn/6/43457/pdf/1701396188955ab1ea9c06c9b977c907d4a10c78fabff.pdf
疼痛的种类有很多,可能是因为手术后造成的疼痛,也可能是因为疾病引发的疼痛,无论是何因素引起的疼痛,都不利于身体健康,都是对身体的一种警示。疾病引发的疼痛是警示患者要尽早就医,积极治疗疾病。手术后出现的疼痛多是因为心理应激反应而造成的,也是身体对创伤进行自我修复的正常反应。但出现疼痛后,会对人体造成很多不良的生理反应,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也会影响预后效果。
疼痛的评估分级
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疼痛评估分级方法是VSA视觉模拟评分法,该方法将疼痛划分出0、1、2、3、4、5、6、7、8、9、10,十个等级,0级是无痛的状态逐渐过渡到2级感到轻微疼痛,再到4级是有些痛,5级属于中度疼痛,6级属于很痛,7级属于重度疼痛,8级属于比较剧烈疼痛,9级属于极度疼痛,10级属于难以忍受的疼痛。分值不断升高,患者感受到的疼痛越是严重。对于不同分级的疼痛要做出不同的处理方案,针对性解决患者的疼痛,而且在采取疼痛处理措施后的4个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以及72小时后,还要采用相同的疼痛评估方法进行疼痛分级,确保治疗方案有效。接受疼痛措施处理后患者疼痛感缓解超过一半以上,则认定该疼痛处理方案有效;如果疼痛感缓解不到一半,则该疼痛处理方案无效。
疼痛患者的康复护理
有学者研究后认为,疼痛的护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心理干预、积极治疗引起疼痛的原发病以及合理使用止痛药物。经过大量研究发现,术后疼痛是非常多见的问题,几乎所有人手术后都会产生疼痛。在加上患者对疼痛的恐惧感,术后心理不良影响等,都会加重生理上的疼痛反应,这样就会不利于患者生理上、行为上以及情绪上的康复,发生很多不良改变,严重影响术后的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康复。
心理康复护理:很多病人在进行手术前,都对自己所患疾病了解不够全面,而手术又是怎样操作的更是不懂,所以会对手术治疗效果存在疑惑,手术后患者出现的疼痛感也会加重病人的不良情绪,变得更加易怒、暴躁和焦虑等,这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非常不利,严重者不配合临床医生的治疗与康复护理,影响手术康复效果,延长疾病的治疗过程与住院时间,也延迟疾病的康复。因此,对患者做疼痛评估分级时一定重视心理状态的评估,根据患者心理情况做出正确的心理护理。
积极治疗引起疼痛的原发病:很多疾病都要通过手术来治疗,而手术本身也会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造成一定创伤,因此术后多会出现疼痛。但术后疼痛大多数是因为手术伤口和创伤处还未愈合而造成的,因此,临床治疗疼痛前,要积极治疗患者的原发病。限制患者活动的同时,还要避免在活动时撕扯伤口,影响伤口的康复。术后伤口愈合快,疼痛感也得到很大改善。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除了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还可促进疾病的康复,降低术后不良症状的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使患者可以早日出院,尽快恢复工作与学习。
合理使用止痛药物:很多患者在术后会因为各种因素出现剧烈疼痛感,而常规的红外线照射、中医针灸按摩以及超短波照射等物理疗法难以缓解疼痛,此时可通过药物来减轻忠者的疼痛感。但是,止痛药需根据患者情况合理使用,避免发生用药不当,增加危险。当患者因为疼痛影响到正常休息时,可使用镇痛和镇静类药物促进睡眠,用药的同时还可使用物理疗法,这样可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生活质量。
疼痛患者不仅要做好上述康复护理,也要重视良好的环境,为患者营造一份舒心的社会环境与生活环境,注意休息室内要保持空气清新,控制好温度与湿度,对室内摆设每天清洁,保证患者有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家人要多陪伴,多理解受疼痛的影响,患者情绪不稳定,而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深意的康复情况,此时家人要多陪伴,多鼓励,增强患者的勇气,更好的配合治疗与康复,早日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