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在怀孕时,受激素影响,会出现盆底变松的情况,特别是在胎儿不断长大后,盆底肌肉会面临不同程度的损伤,分娩后部分韧带撕裂可能引起一些盆底功能障碍问题,因此不管是剖宫产还是顺产,产妇在产后都要接受盆底康复护理。作为产妇,你是否了解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呢?
盆底功能障碍会引起哪些问题?
要提高产妇对盆底康复护理的重视程度,先要了解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会引发哪些症状。
盆底功能障碍引起的问题较多,如漏尿、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粪失禁等,这些症状会给产妇的生活带来严重困扰,长此以往会导致产妇在生活中失去自信,不敢出门、不敢与人交往,甚至有的产妇不敢抱自己的宝宝。因为隐私问题,面临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只能默默忍受痛苦,焦虑、抑郁等各种不良情绪接踵而至,令产妇苦不堪言。事实上,盆底功能障碍所带来的问题不只是身体上的,因为缺乏自信、缺少人际交往,各种不良情绪滋生,可能引发产后抑郁症,这会严重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给家庭带来严重困扰。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产后盆底康复护理问题!
盆底康复护理,我们应该怎么做?
产妇在分娩后,护士一般都会给产妇提供一个指导,主要是缩肛等产后恢复运动,很多产妇对此并未引起重视,实际上住院时护士们教授的缩肛运动是非常科学的。缩肛,即收缩自己肛门的肌肉,每次收缩时间维持在3秒左右,一天坚持做150次以上,能促进产妇盆底功能恢复。许多坚持做缩肛运动的产妇,在分娩6~8周后的检查中,会发现盆底功能评估结果良好,这其实就是缩肛运动的功劳。建议产妇在生产后按医嘱及时前往医院检查,重点了解自己盆底功能的恢复情况,咨询医生盆底肌肉、韧带等组织的损伤情况,做好产后盆底功能障碍风险评估,主动接受专业的盆底康复护理,如生物反馈、电刺激、磁刺激等,并进行适当运动完善自我护理。在众多盆底康复护理项目中,生物反馈、电刺激等都需要由专业人员提供护理服务,对产妇个人而言,我们能做的护理内容主要是运动相关的训练项目。
系统的盆底康复护理方法并不只有缩肛运动,下面我们就来系统的了解一下。
产后腹式呼吸:产妇根据自己的盆底情况选择科学的腹式呼吸训练方法,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训练时保持去枕平卧位,将双手放置在腹部后进行深呼吸,深呼吸时促进腹部肌肉收缩。
产后臀部运动:臀部运动中产妇要缓慢收缩盆底肌肉,保持盆底肌肉放松,采取平卧位,缓慢收缩臀部肌肉,随后双腿夹紧促使阴道上提,再放松肌肉,随后重复上述动作,每次收缩时间保持在5秒以上。
产后全身运动:产妇采取站立位,双腿分开、与肩同宽,缓慢放松盆底肌肉,随后尽量将双腿分开,再缓慢放松盆底肌肉;训练时产妇可以适当做下蹲动作,调动全身肌肉运动。
产后提肛运动:提肛运动是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需要产妇根据专业护士的指导,在生产后的第二天开始提肛。提肛运动包括在提肛时小步跳跃、大步跳跃、缩紧肛门等。
上述盆底康复护理内容,需要产妇产后长时间保持良好、科学的运动习惯,通过自我护理防范盆底功能障碍、改善盆底肌现状、促进盆底康复。
产妇须知!
盆底和产妇的生理功能有着直接关系,产妇生产后如果不进行科学的盆底康复锻炼,其面临盆底功能障碍的风险将成倍增长,建议产妇主动学习产后盆底康复的护理方法,通过自我护理改善自身盆底功能。产妇在进行盆底康复护理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盆底,任何促进盆底康复的训练都要保持适度,避免过度训练对盆底造成伤害。
对产妇来说,产后不能将关注重点只放在育儿上,产后的自我康复也非常重要。产妇要认识到盆底功能障碍可能造成的困扰,对此类产后并发症抱有足够畏惧心理,主动接受和实施盆底康复护理,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改善盆底功能,提早预防盆底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