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问题,可发生于任何阶段,但婴幼儿、青春期少年,以及中老年出现该症状的可能性更高,很多人都会有这种经历。那么,为什么刷牙总是会出血呢?下面我们来科普一下。
牙龈出血的类型?
1.主动性出血:指轻微刺激或无任何刺激时出现的牙龈出血,一般量多且不易止住。 常与患者的全身系统疾病有关。比如白血病,遭遇放射性辐射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被动性出血:主要表现为刷牙或进食时可见血丝在食物或刷毛上,可自行停止。
多数患者出现被动性出血是因为存在局部刺激因素——菌斑,牙石。当口腔中的牙菌斑在牙齿表面形成后,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与食物软垢一起逐渐硬化,形成牙石。
牙石多位于牙齿与牙龈的结合部位。这种坚硬的牙石会对牙龈产生持续性的刺激作用,导致牙周炎症。
当正常的牙龈发生炎症时,牙龈的毛细血管会充血,牙龈颜色变暗,毛细血管变得异常脆弱,一旦受到刺激便会引起出血。
其他局部刺激因素(非菌斑牙石)及不良习惯,如不良充填体和修复体,不良矫治器,食物嵌塞及张口呼吸等刺激,也会引起牙龈发炎、破溃而出血。
刷牙出血的原因
可能是因为牙龈发炎。牙龈发炎是指牙龈组织受到细菌感染,出现红肿、疼痛、出血等症状。通常,牙龈发炎是由于牙菌斑引起的。牙菌斑是一种由细菌、食物残渣和唾液组成的黏膜附着物,如果没有及时清除,就会导致细菌繁殖,引发牙龈发炎。
刷牙出血还可能与刷牙的力度过大有关。有些人为了追求洁白的牙齿,会用力刷牙,导致刷牙时牙刷对牙龈造成刺激,引发出血。因此,正确的刷牙方法应该是用软毛牙刷,轻柔地按摩牙龈,避免用力过猛。
刷牙出血还可能是由于牙刷和牙线的选择不当。如果牙刷刷毛太硬,会对牙龈造成伤害,引发出血。同样,牙线使用不当也会导致牙龈创伤,出现出血状况。因此,选择合适的牙刷和牙线对于预防刷牙出血很重要。
刷牙出血还可能是身体其他疾病的表现。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糖尿病等,都可能导致牙龈出血。如果刷牙出血持续时间较长,并且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
针对刷牙出血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和解决: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刷牙两次,每次至少两分钟,使用软毛牙刷,用正确的刷牙姿势,轻柔地刷洗牙齿和牙龈。刷牙后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彻底清除牙菌斑。
定期去牙医处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牙医可以帮助我们深层清洁牙齿,去除难以清除的牙菌斑和牙石,预防牙龈发炎和刷牙出血。
选择合适的牙刷和牙线也是预防刷牙出血的重要措施。牙刷刷毛应该柔软,能够有效清洁牙齿和牙龈,而不会对牙龈造成伤害。牙线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牙齿间隙的类型,正确使用,避免对牙龈造成过大的刺激。
如果刷牙出血持续时间较长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口腔专业医生可以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找出刷牙出血的具体原因,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刷牙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问题,可能是由于牙龈发炎、刷牙力度过大、牙刷和牙线选择不当以及身体其他疾病所致。我们可以通过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就医、选择合适的牙刷和牙线等措施来预防和解决刷牙出血问题。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健康洁白的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