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腹泻如何护理
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处于发育初级阶段,因此消化功能尚不健全,如果使用的哺育或护理方式存在偏差,就会造成新生儿出现腹泻的现象。应当避免用成年人的饮食思维进行新生儿护理,而是应当从新生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正确的护理方式对于新生儿健康生长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在日常护理中规避引起腹泻的一系列因素,避免因腹泻引起新生儿的一系列疾病。
1.新生儿腹泻的原因
1.1常规生理代谢
如果新生儿仅仅出现稀便,不能就此断定新生儿发生病理性腹泻,特别是接受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每日大便频次高达8—12次,并且大部分情况下存在稀便的情况。相比之下奶粉喂养的新生儿大便频次明显减少,如果奶粉喂养的新生儿大便频次超过5次/日,且大便存在黏稠、大量水分,此时建议带新生儿寻医就诊。
1.2喂养方式错误
喂养方式错误引起的新生儿腹泻,通常发生在奶粉喂养方式中。新生儿食用的奶粉应当把握合适的尺度,如浓度、糖分、温度等。奶粉尺度的把控应当以新生儿的体质、发育速度等作为依据,不同的新生儿食用的奶粉浓度、糖分、温度各有不同。如果盲目地在奶粉中混入淀粉食物,就会引起新生儿肠道积食,进而造成新生儿腹泻的发生。
并不是所有的新生儿都能够接受奶粉喂养,据临床数据显示,有2%—7%的新生儿在食用合适奶粉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蛋白质过敏的现象,特别对于遗传性过敏体质的新生儿更容易出现这种现象。此时新生儿会出现病理性腹泻,部分新生儿会伴有皮炎湿疹、荨麻疹等症状。
1.3细菌病毒感染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出现病理性腹泻有时是细菌或病毒引起的。轮状病毒引起新生儿腹泻概率高达80%,并且发作时间通常集中在秋冬季节。新生儿被轮状病毒感染后,除腹泻外还伴有呕吐、发热、脱水等症状。轮状病毒引起新生儿腹泻具有强大的传染力,可以在任何环境下进行传播,抵抗力低下的成年人也会成为轮状病毒传染的目标。
2.新生儿腹泻护理
2.1液体补充
由于新生儿排便频繁,每一次排便都会使体内大量的水分、营养成分流失,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营养成分,就会造成新生儿因脱水而出现生命危险。因此应当结合新生儿身体的实际情况,为新生儿及时补充适量的液体,建议使用口服补液盐为新生儿补充液体,口服补液盐当中含有丰富的氯化钠、氯化钾、葡萄糖等成分,能够确保新生儿电解质平衡,避免因腹泻引起新生儿营养不良。
为新生儿补充液体时应当避免盲目性,而是严格遵循口服补液盐说明书指导,避免液体补充过量引起的新生儿营养不良、消化不良,从而加重新生儿腹泻。
2.2饮食规划
维持新生儿营养均衡不能仅依靠液体补充,还应当注重对新生儿的饮食规划。半年以上的新生儿肠道功能已经逐渐健全,可以接受相对正常的饮食。半年以上的新生儿可以适量食用苹果,苹果中含有的鞣酸具有一定的止泻效果。建议食用频率2—3次/d、30—60克/次,也可以将配合1克盐、5克糖制作苹果汤让新生儿服用。新生儿的日常主食建议食用稀饭、馒头、鸡蛋等食物,确保新生儿吸收充足的碳水,将身体机能维持在正常水平。
2.3清洁卫生
为避免新生儿在秋冬季节遭遇病毒感染引起腹泻,应当注重对新生儿餐具、双手的消毒处理,避免病毒通过餐具、双手进入新生儿体内。除此之外还应当重点做好新生儿臀部卫生的清洁,保持新生儿臀部清洁有助于阻断细菌或病毒对新生儿造成的伤害。建议在新生儿排便后使用温热的清水清洗臀部,并及时更换尿布,防止新生儿发生红臀、尿路感染等症状。
2.4腹部保暖
秋冬季节在注重新生儿臀部清洁的同时,还应当重点注意对新生儿腹部的保暖。新生儿抵抗低温环境的能力相对较差,因此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下容易造成新生儿肠道痉挛而引起腹泻。可以在秋冬季节给新生儿穿腹部保暖裤,在夜间休息时注意为新生儿盖好棉被并用热水袋热敷腹部,使新生儿腹部始终处于温热状态,避免低温引起新生儿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