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用爱心给生命加油!
血液,是生命的河流,有了血液,生命才得以延续。然而,救命的血液目前还无法人工制造,也无其他代替品,临床上急危重症抢救用血、肿瘤患者用血来源只能是健康适龄公民无偿献血提供。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自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不收取任何报酬的崇高行为。因为无偿献血,让无数个几近凋零的生命重新绽放。
血液中含有什么成分,血细胞的寿命有多长?
正常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8%左右,血液分为血细胞和血浆。血细胞包含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中大部分是水,约占91%—92%,其余是各种蛋白质、无机盐和其他有机物质。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是120天,白细胞为7-14天,血小板是7-9天。
献血对人体有什么什么益处呢
经常献血可以缓解和降低高粘血症,预防、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运动减少,体内过剩的营养转化成脂肪,部位脂肪以血脂的形式长期存在血管内,血液粘稠度升高。过多的脂肪堆积附在血管壁上,使血管腔狭窄、堵塞、弹性降低、硬化,最终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科学献血,能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提高血流速,起到缓解和预防高粘血症的作用。也有研究表明,人体中铁元素贮存过量,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献血后体内铁元素贮存量有所减少,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经常献血可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
献血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对骨髓产生反馈作用,促使骨髓储备的成熟血细胞释放,并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使血细胞的生成。经常按规定期限适量献血,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无偿献血可促进心理健康
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有益于增强人体抵抗力。而献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能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慰藉。
公民献血有什么规定和要求吗?
①年龄:国家提倡献血年龄为18-55周岁;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②体重:男性≥50kg,女性≥45kg;③血压:90~139/60~89mmHg,脉压差:≥30mmHg;④如实填写献血登记表,不慌报、不隐瞒疾病史;⑤每次献血为200-400ml,两次献血间隔期不得少于6个月。⑥接种疫苗一个月内不能献血。
献血后会不会感染疾病?
献血要到国家正规血站,而且血站所用的针头和血袋都是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严格灭菌消毒的一次性合格产品,使用过后必须经过严格处理并销毁,所以献血不会感染疾病。
身体会贫血变虚弱吗?
献血后人体的造血功能系统会迅速启动,骨髓的新陈代谢加快,人体在肝、脾等脏器内贮存的血液会迅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使循环血量保持平衡。健康成年人一次性献血200-400ml所失去的血浆成分在1-2天内即可得到补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7-10天即可恢复到献血前的水平。参加无偿献血前,血站工作人员会对献血的人员进行血红蛋白指标的测定,达到标准方可允许参加献血。所以献血后,也不会导致贫血或身体虚弱。
献血前后要注意哪些问题?
1、献血前要注意:
①献血前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些献血相关知识,放松心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献血。②保证充足睡眠。③饮食清淡,避免油腻和高蛋白饮食(如牛奶、豆浆、鸡蛋、肥肉、油条等油炸食品),避免饮酒、乱服药物。④献血前多饮水。⑤如有感冒、发烧、腹泻、月经期前后三天等情况,不宜献血。⑥请准备好有效证件(身份证、军官证、港澳通行证等)以便核实个人身份信息。
2.献血后要注意:
①24小时内不宜进行剧烈的运动,避免高空、高温作业、长途驾驶汽车,针眼处保持干燥,防止水浸泡,以免发生感染。②个别人献血后有疲劳或困倦感,这属正常的生理现象或因情绪波动所致,不必忧虑,注意休息即可。③造血的主要原料是蛋白质、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等,这些物质在普通饮食里都有,因此,献血后保持正常饮食、多饮水即可,不必“大补”,切忌暴饮暴食、酗酒等。
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不用舍己,就能救人,这就是无偿献血的益处和意义,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