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烧烫伤别随意抹药水
孩子活泼好动,安全意识薄弱,再加上有时候父母不留意,最容易发生烫伤。
正确作法是:①烫伤后,要迅速避开热源,用冷水持续冲洗伤部,或将伤置于盛冷水的容器中浸泡,持续30分钟,以脱离冷源后疼痛已显著减轻为准,这样可以减少水泡形成,防止留疤。②将覆盖在伤处的衣物剪开,以避免使皮肤的烫伤变重。③创面不要抹红药水、紫药水等有色药液,也不要用碱面、牙膏等乱敷,以免造成感染。烧烫伤严重者经过以上处理后,尽快送往医院。
二、宠物咬伤打狂犬疫苗
养宠物的家庭尤其要保护好孩子,尽管有些动物很温顺,也不可大意。
正确做法:①孩子被宠物咬伤后要观察伤口,如果出血多需要局部加压止血。如果出血不多,首先使用大量的清水和肥皂水将伤口洗干净,尽可能清除在伤口里面存留的狂犬病毒。②用纱布轻轻覆盖伤口,迅速送往医院处理。③24小时内到防疫部门去注射第一针狂犬疫苗,全程打完五针疫苗,才能有效保护身体。
三、吞食异物正确拍打
三岁以下的孩子容易看见什么都往嘴里塞,要特别留意。
正确做法:大人坐在椅子上,孩子俯卧在大人的双腿上,上胸部和头部低垂着,家长用一只手固定孩子,另一只手有节奏地拍击其两肩胛骨间的背部,使气道内的阻塞物脱离原位而咳出。必要的时候要做人工呼吸或心外按摩。
四、鱼刺卡喉立即停止进食
鱼刺卡喉容易发生在孩子身上,且十分危险。
正确做法:鱼刺卡喉后,应立即停止进食,尽量减少吞咽动作,然后将压舌板或筷子放在舌部前三分之二处轻平压。如咽喉部能看见鱼刺,刺不大且扎得不深,可以用镊子钳住将其慢慢夹出来;若鱼刺位置卡得较深或已经看不见了,必须尽快就医。
五、骨折不要随意移动伤处
家长应避免突然牵拉孩子的肢体,在孩子运动时做好防护措施。
正确做法:①如果骨折部位出血,用手指按住伤口血管上方或用干净的绷带帮助止血;把受伤部位的衣物脱下来或者剪掉,动作一定要轻柔。②不要移动受伤的肢体,可以用小木板、硬纸片甚至折叠多层的报纸做临时夹板,把它卷起来,用有弹性的绷带或者带子固定在骨折处。简单处理后尽快带孩子就医。
六、划伤赶紧看医生
孩子生性好动,很容易划伤。
正确做法:①先用清水或稀释的消毒药水把伤口洗干净,然后止血。②如果伤口较深的话,就要用伤口纱布将伤口及周围包扎住,可以包扎的稍微紧一些以止血;对于四肢上出血较多的伤口可抬高患肢。做完初步的包扎止血后立即看医生。
七、头摔伤先清理口腔
磕磕碰碰在孩子身上最为常见,但如果摔到头部则要多加谨慎。正确做法:摔跤导致头受伤,应立即清除口腔内的血液和杂物,
再临时用纱布做个垫托,放在下巴尖,并用窄绷带或围巾托住,将绷带两端在头顶上扎一个平结,绷带结要打的松紧适度,既能承托下巴,使其固定不动,又不致使孩子牙齿咬的太紧,然后再去医院。
八、溺水后别倒过来控水
有家长提着溺水的孩子双脚作倒立状控水,这样做效果甚微,还会延误抢救时间。
正确做法:①将孩子平放,迅速撬开其口腔,清除咽内、鼻内异物。溺水后舌头会后坠,堵住气道,因此要抬高其下巴。②如孩子停止呼吸,应尽快进行人工呼吸,捏住其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往其嘴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其鼻孔,以每分钟16~20次为宜,直至恢复呼吸。③一旦孩子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交叉放在右手背上,缓缓用力将胸骨压下4cm左右,然后松开手腕,手不离开胸骨,以每分钟100~120次为宜,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九、触电千万别直接用手拉孩子
确保孩子和自己周围是安全的,再进行下一步急救操作,避免再次发生触电事故。
正确做法:①首先要迅速切断电源,如暂时不能切断电源,确认自身安全后,用绝缘的物体如木棍等,将孩子和导电物体分开。②如果孩子心脏骤停,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按压,旁边人员迅速拨打120求助。③如果没有出现心脏骤停,皮肤表面有烧伤伤口,可以进行简单的创面处理:烧伤面积不算太大时,用流动水淋洗,或用清洁的凉水浸泡伤处,再用干净的布料或纱布,避免创口被感染,然后及时送外医院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