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之我见
刘相英
潍坊市第六人民医院
临床诊疗中,产后女性出现盆底肌功能障碍是常见状况,不仅影响女性家庭生活幸福,也会导致出现各种生殖系统感染等病症,给身体健康带来严重损伤。基于此,关注产后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是提高女性健康水平,提高产后妈妈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现状
大量研究资料证实:年龄增加、妊娠和分娩、盆腔手术等都会诱发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增加此病症的发生率。特别是女性从怀孕开始,随着胎儿增长体重不断增加,女性盆底肌群承受的重量越来越大,不断拉伸韧带和肌肉,导致这两者出现损伤;与此同时,子宫位置向下延伸,垂直情况明显,腹压也会逐步加大,都会导致盆底支撑系统的扩张。
2盆底肌功能训练意义
对女性开展盆底及功能训练,主要目的为改善自身盆底肌群、韧带等器官功能,逐步恢复盆地支撑系统功能,避免损伤引发更大的伤害或感染,避免女性子宫脱垂、尿失禁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女性精神、身体的双重健康。在经历过妊娠和分娩后,女性从心理到实际生活角色都有了很大变化,本身受身体激素水平不均衡影响,就会出现各种不良情绪。一旦再发生盆底肌生理功能障碍等症状,会给其精神造成重压,严重的甚至引发抑郁情况,而通过盆底肌功能康复训练,能够辅助女性身体、精神双重健康的恢复,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
3盆底肌功能训练实施
3.1盆底肌功能训练内容
①健康宣教:健康宣教的主要目的是转变产妇及家属的传统思维,正确认识盆底功能训练的专业性和高效性。不仅要女性了解自身身体情况,还通过指导和训练,让女性有一定感受,从而提高对病症的关注度和身体健康的关注度。同时,发放专业的健康手册,传授科学的训练方式,从病症发病机理到训练内容、益处,都给与专业、全面介绍。
②制作锻炼指南手册,全面收录盆底肌锻炼相关知识,包括盆底肌功能障碍危害性及原因分析、盆底肌功能锻炼益处、正确有效的盆底肌功能锻炼方式等,图文并茂。特别针对妊娠期间及分娩之后的新手妈妈,将盆底肌功能检查和训练加入到健康档案中,通过课程形式进行分享,进行多次、高效指导,使更多女性受益。
③组建优秀的盆底肌功能锻炼授课人员,结合护理工作进行专业授课,从产妇入院等待分娩开始,联合产科责任护士开展专项指导,明确功能锻炼的作用和意义。另外,也可以利用微信群、公众号等形式开展科学教育和宣传工作。
3.2盆底肌功能训练方法
①腹式深呼吸运动。产妇采取平卧体位,双手叠加置于腹部,感受呼吸时腹部变化。保持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收缩的状态;而后平躺并抬起臀部,保持臀部肌肉紧缩。按照此方法,每天坚持完成60次,每10次休息5分钟的频次锻炼。
②腹直肌与盆底肌肉运动。产妇取仰卧位同时双腿呈屈曲状态,双手抱住双腿且保持手掌握住脚尖,在深呼吸后完成坐起、躺下动作,配合深呼吸,按照每天5次,每次10分钟的频次锻炼。
③坐立提肛肌运动。产妇坐在床边,双足呈交叉状,同时双手平放在大腿上,起立时做收缩上提肛门运动并维持8s,肌肉放松后坐下,反复锻炼运动,15分钟为一次,每日锻炼3次。
④会阴和肛门收缩运动。去报排尿干净,配合深呼吸收缩会阴、肛门部位,持续约5秒,而后间隔15秒后重复动作,以10次为一组,放松肌肉8秒为宜。坚持每天5次,每次8分钟的频次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