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结石是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疾病,诱发因素较多,受饮食、环境、内在结构等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常见于中青年群体。传统碎石术创伤性较高,术中出血量较大,术后患者功能康复时间也比较长。输尿管镜碎石术的出现就解决了以上问题,可缩小手术创口,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一次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那么输尿管镜碎石术后患者应注意什么,有什么护理要点呢?下文将详细介绍。
保持良好心情
术后积极、正面的情绪可促进术后康复,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刻关注患者在进行护理操作时的神情变化,时常询问患者是否感到不适,及时为患者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或医疗上的疑问。当患者遇到问题时可主动向护理人员寻求帮助,愿意分享自己的心情与感受,向身边亲友或护理人员倾诉自己的烦恼,化解自己的负面情绪,主动配合术后护理与康复工作,以轻松和积极的态度面对治疗。
合理用药
术后患者处于恢复状态,因手术操作可能会出现痉挛现象,护理人员应遵医嘱使用解痉药物,包括肌内注射黄体酮、心痛定解痉药物使用等。注意在用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尤其是患者血压、心率的变化,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若发现异常现象则应及时停药并汇报。
导尿管护理
考虑到患者病情的差异性,术后导尿管的留置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例如,普通患者通常使用输尿管导管进行支架引流,大约留置3天后便可拔除。然而,对于部分双侧输尿管结石患者或伴有严重肾积水症状的患者,其引流时间可能相对较长,通常需要一周左右。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护理方案。在护理过程中,我们需确保引流管畅通无阻,密切关注尿液的颜色变化,并妥善固定尿管,防止患者在活动或翻身时发生管道脱落、移位或扭曲。同时,在巡查病房时,护理人员还需留意管道是否存在堵塞或挤压的情况,并及时处理。
术后感染预防
术后感染是常见并发症,主要症状为寒战、高热等,这些症状与硬膜外麻醉、环境温度偏低、大量使用低温冲洗液以及术前感染未得到完全控制等因素有关。对此,护理人员应首先采取保暖措施,根据医生的指导使用适当的抗生素,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和尿量变化。若患者血压偏低、指端皮肤湿冷、血氧饱和度低于95%,或在保暖处理后寒战仍未缓解,则需警惕感染性休克的发生。此外应观察留置导尿的性质,如果发现尿液中有絮状物则应定时挤压导尿管促进脓性物质的排出,防止尿液膀胱输尿管反流,并保持肾内处于低压状态。
肾区疼痛护理
术后应进行疼痛评估,分析疼痛性质与程度,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当患者出现由残石下降导致的输尿管梗阻引发的肾绞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遵医嘱使用度冷丁或非那根等药物止痛。在疼痛症状得到缓解后则鼓励患者适当进行跳跃活动,促进结石的排出。对于疼痛反复发作、结石难以自行排出的情况,则考虑再次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或体外碎石等方法进行治疗。
健康饮食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普及饮食结构与结石形成之间的密切关系,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饮食,通过饮食调节预防结石的生成。患者应明确,增加饮水量对于促进尿液生成和排出至关重要。因此建议患者每日确保最低尿量达到300毫升,并在饮水后尽量多活动,这样有助于及时排空尿液,减少结石形成的风险。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和充足的水分摄入可有效预防结石的发生,维护患者的健康。
综上所述,输尿管结石已然成为泌尿系统常见疾病,临床上建议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该疾病,术后患者处于适应和康复阶段,应主动与护理人员沟通,倾诉自己的烦恼和负面情绪,关注术后注意事项,听从医护人员的建议增加饮水、改变饮食结构,保障自身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