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脑梗死的相关护理健康知识。

时间 :2024-05-22 作者 :吴庆艳 来源: 武城县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脑梗死是指脑局部供血障碍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坏死、软化,从而产生相应脑功能缺损症状的综合征,又称缺血性脑卒中。这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文将详细介绍脑梗死的相关护理健康知识,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了解脑梗死,提高生活质量。

一、脑梗死的病因

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小动脉硬化等引发的血管壁病变、异常物体进入脑血液循环、血液成分改变等。本病非传染病,无传播途径。好发于50~65岁的患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的中老年人。精神刺激或可诱发本病的发生。

二、脑梗死的症状

脑梗死可以导致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主观症状或脑神经症状及躯体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痴呆、精神行为异常及步态异常等症状,还可并发脑水肿、脑疝等疾病。

三、脑梗死的治疗

一旦发生脑梗死应积极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治疗原则为改善脑循环,防止血栓进展,挽救缺血半暗带,减少梗死范围,减少脑水肿,防止并发症。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治疗:包括溶栓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神经保护剂等,旨在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减轻脑损伤。

2、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血管内介入治疗、开颅减压术等。

3、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脑梗死患者恢复功能的重要手段,包括物理疗法、语言疗法、心理疗法等。

四、脑梗死的预防

脑梗死的预防至关重要,通过积极预防,可以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下是一些预防脑梗死的措施:

1、控制基础疾病:对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应积极进行治疗,控制病情发展。

2、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少吃油腻、高盐食物。同时,保持适当的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

3、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4、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五、脑梗死的护理

对于脑梗死患者,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良好的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康复。以下是一些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建议:

1、康复护理:患者早期活动对脑梗死的康复十分重要和必要,患者需要保持关节的功能位置,防止关节变形而失去正常功能。对瘫痪者应每2~3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做一些主动或被动的肢体锻炼,注意强度适宜,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患者及家属应与医生学习锻炼和翻身技巧。

2、起居规律:患者需要日常生活起居规律,克服不良嗜好。老年人在日常睡醒时不要急于起床,最好静卧5~10min后缓慢起床,以防直立性低血压致脑血栓形成。平时适度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3、生活护理: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以保证有较多的血液供给脑组织。家属需要协助卧床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护理如穿衣、洗漱、如厕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衣服、床单等,帮助患者学会配合或使用便器,保持大小便通畅和会阴部清洁。将日常用品和呼叫器置于易取拿的地方,方便患者随时取用。

4、病情监测:家属应注意监护患者的神志、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患者再次出现偏瘫或原症状加重等,应考虑是否原梗死灶扩大及合并颅内出血,立即报告医师。

5、心理护理:患者因偏瘫、失语会产生自卑、消极心理。生活不能自理,再加上语言交流障碍,患者情绪急躁,会使血压升高,病情加重。家属应主动关心、开导患者,同时给予患者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鼓励或组织病友间交流经验,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通过了解脑梗死的病因、症状、治疗、预防及护理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和预防措施的落实也是降低脑梗死发生率的重要途径。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脑梗死患者创造一个更好的康复环境和生活质量。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