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手册,让我们从认识到行动。

时间 :2024-05-22 作者 :田杰 来源:桓台县中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正在不断增加,最重要的是,在这些患者之中,有大多数患者最终会发展成慢性呼吸衰竭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那么早期预防、治疗及护理便显得尤为重要,一定要认真了解下面的这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手册,并从认识落实到行动,如此才能为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安全保障。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预防

一是避免感染,在流感盛行期间应减少外出,尽量不要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是定期体检,坚持定期体检,以便于在肺功能出现异常时,立即就医、及时诊断并尽早治疗。

是戒烟戒酒,因为根据有关研究表明,与有吸烟、饮酒习惯者相比而言,无吸烟、饮酒习惯者患有该病的风险更低,所以建议戒烟戒酒,并远离二手烟。

是积极锻炼,坚持有氧运动,坚持体育锻炼,以此达到控制体重、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的效果。

是进行防护,例如:(1)在常有烟雾的环境中工作的人群应戴面罩或戴口罩等;(2)在炒菜时通过戴口罩或开抽油烟机等的方式避免吸入油烟;(3)对于经常接触生物燃料的人群应减少使用次数,并尽可能地选择清洁燃料;(4)平时少去粉尘、花粉多的地方,必要时可通过佩戴口罩的方式隔绝外界空气。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

一是进行长期家庭氧疗,通过氧疗纠正二氧化碳潴留以改善患者的缺氧状况从而使其保持呼吸通畅。

二是进行肺康复治疗,患者可通过以下方法起到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包括:(1)进行被动活动,如微波、超声药物导入等,优点是风险较低、可控制炎症;(2)进行呼吸肌训练,即进行阻力呼吸与吸气肌肉训练;(3)进行全身耐力训练,遵循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选择如散步、打太极、做保健操等的运动项目,以此提高活动能力。

三是坚持机械通气,此法可起到改善通气、减少插管率、提高生存率的作用,一般可分为无创机械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两种,其中前者适用于经氧疗、药物治疗后严重呼吸困难或呼吸性酸中毒症状仍然持续存在者,而后者则适用于经药物治疗、积极无创机械通气后呼吸仍进行性恶化、酸碱失衡危及生命安全者。

四是使用吸入疗法,即将药物以干粉、气溶胶、雾化溶液的形式通过呼吸道吸入的方式进行治疗,此法适用于稳定期的慢阻肺患者。

五是进行药物治疗,常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有:(1)祛痰药,如羧甲司坦、盐酸氨溴索等,适用于痰难以咳出者,可起到改善通气功能、使气道引流通畅的作用;(2)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等,适用于有脓性痰者、呼吸困难加重者、咳嗽且痰量增加者、严重的急性加重且需机械通气者;(3)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龙、甲泼尼龙等,适用于嗜酸粒细胞高者、有肺源性心脏病者、有支气管哮喘病史者、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者;(4)支气管舒张剂,一是如噻托溴铵吸入剂、异丙托溴铵气雾剂等的抗胆碱药,二是如福莫特罗、沙丁胺醇气雾剂等的β2受体激动剂,三是如氨茶碱等的茶碱类,这类药物适用于同时伴有心力衰竭者等的人群,可起到抗炎、改善呼吸肌功能的作用。

六是进行手术治疗,此法仅适用于少数有特殊指征者,可起到改善肺功能、减轻呼吸困难症状的作用,不过进行手术治疗存在风险较高、资源有限、技术要求高、手术费用昂贵等的缺陷,所以建议患者慎重选择。常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手术有肺大泡切除术、肺减容手术、肺移植手术等,但术前患者需要注意必须进行胸部CT、肺功能测定以及动脉血气分析检查,在全面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后才能决定患者是否能够进行手术。

总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病症,不过由于该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因而还需积极采取措施以预防,也要在患有疾病之后尽早治疗,如此才能尽可能的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受疾病的影响。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