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 关于糜烂性胃炎:这是篇讲得最全的科普!

时间 :2024-03-25 作者 :​ 李田田 来源:平邑县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胃部疾病逐渐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健康问题。糜烂性胃炎作为一种常见的胃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什么是糜烂性胃炎?它的成因、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为您详细解读糜烂性胃炎的相关知识,帮助您更好地认识并应对这一疾病吧!

一、糜烂性胃炎的定义与成因

糜烂性胃炎,又称出血性胃炎、急性胃炎或应激性胃炎,是一种胃黏膜多发性糜烂、出血、充血、水肿为特征的急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的成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药物因素: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容易损伤胃黏膜,引发糜烂性胃炎。

应激因素:严重创伤、手术、多器官功能衰竭、败血症等应激状态可能导致胃黏膜急性糜烂、出血。

酒精因素:长期大量饮酒会直接刺激胃黏膜,使其受损,进而引发糜烂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糜烂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感染后患者胃黏膜受损,易引发炎症。

二、糜烂性胃炎的症状

糜烂性胃炎的症状因人而异,轻重程度不一。主要症状包括:

上腹部疼痛:糜烂性胃炎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为隐痛、胀痛或钝痛,且呈周期性发作。

消化道出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休克。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糜烂性胃炎可能导致患者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影响正常饮食。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腹胀、反酸、嗳气等症状。

三、糜烂性胃炎的诊断

糜烂性胃炎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包括:

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诊断糜烂性胃炎最直接、最可靠的方法。通过胃镜检查,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胃黏膜的病变情况,评估炎症程度。

实验室检查:大便潜血试验、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消化道出血程度和全身状况。

四、糜烂性胃炎的治疗

糜烂性胃炎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消除病因、缓解症状、保护胃黏膜和防止并发症。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药物治疗:针对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停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抗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同时,给予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促进胃黏膜修复。

饮食调整:建议患者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多摄入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稀饭、面条、新鲜蔬菜等。

心理调适:糜烂性胃炎患者往往因病情反复、疼痛等症状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心理调适在治疗过程中也至关重要。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生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五、糜烂性胃炎的预防

预防糜烂性胃炎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具体预防措施如下:

避免长期大量饮酒:酒精对胃黏膜具有刺激作用,长期大量饮酒易导致胃黏膜受损。因此,建议人们适量饮酒,避免酗酒。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胃黏膜的修复和再生。

合理饮食:保持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过度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同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感染幽门螺杆菌等病原体。

结束语

总之,糜烂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病,其成因多样、症状各异。通过本文的科普介绍,相信大家对糜烂性胃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关注自己的胃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预防胃部疾病的发生。同时,一旦出现胃部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让我们共同关注胃部健康,远离糜烂性胃炎的困扰!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