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都是目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慢性疾病,并且经常性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而在临床上经常会发生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同时出现的情况,主要是糖尿病发生之后,导致身体内发生一些病理性的改变,从而诱发心血管疾病,让患者的身体情况变得更加复杂。那么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下面就带大家一起来探究一下。
1、糖尿病会使血压粘稠度增加
发生糖尿病之后血糖浓度会不断升高,这样就会使得身体内血液的黏性增加,导致血管中血液的流动性变差,长此以往就会造成血液流动速度越来越慢,进而造成心肌供血严重不足。所以如果糖尿病的情况长久持续下去的话就会导致心肌长期处于缺血的状况,就会增加患血栓的概率,造成身体内重要动脉的堵塞,从而引起心肌梗死。
2、糖尿病发生后葡萄糖代谢出现异常
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代谢功能存在一定障碍,血液内血糖浓度持续性增高,长期下去很有可能会发生糖尿病高渗状态。葡萄糖的正常代谢一般情况会分解产生能量以供身体需要,但是如果身体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葡萄糖的异常代谢就会导致能量有所减少,进而影响到心肌组织的能量供应,对心脏等重要器官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如影响心肌的收缩功能,进而导致发生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据相关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依据相关的心脏病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冠心病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52.9%。所以必须要在日常治疗和生活中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加强这方面疾病的筛查工作,这样才能够做到早日发现早日治疗,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3、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紧密联系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非常重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或者是残疾的主要病因。当人体内葡萄糖浓度变高之后,人体神经和血管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尤其是血管,其中包括微小血管和大血管。微小血管主要包括肾脏、眼睛这些地方,而大血管主要是心脏、下肢这些部位。当人体内大血管受到糖毒性的损害时,在血压、血脂以及血液状态方面就会受到影响,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出现心血管疾病,如心梗、冠心病、心衰等。并且这种疾病一旦患上的话对身体的影响非常大,不论男女死亡率都非常高。糖尿病患者容易患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其体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高,这种物质更加容易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而高血压也经常性发生在糖尿病患者的身上,几乎超过一半的糖尿病患者都患有高血压,与此同时还非常容易发生微血管和大血管的并发症。除此之外肥胖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重大的健康问题,其发生慢性疾病的概率非常大。所以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的一点,科学合理摄入有营养的食物,定期进行运动,控制自身的体重,不要抽烟喝酒,这些都非常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心血管健康。此外还需要注意定期检测血糖水平,可以提前在疾病发生之前进行预防,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总的来说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都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也是互相促进的。而有了糖尿病的患者一般情况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要更高,而且进展也会比较快,病情也会更重。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日常生活中还是需要多注意对自身进行检测,注意关注自身的血糖水平,进行心血管风险筛查,与此同时还需要严格控制药物、多运动以及严格控制饮食等这几方面控制身体,循序渐进慢慢恢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