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说说抗生素的那些事儿

时间 :2023-10-29 作者 :孙立华 来源:莘县燕塔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说说抗生素的那些事儿!

孙立华


人类使用抗生素已有80多年历史。多数现代医疗手段都建立在这样一种假设之上,即在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无法应对细菌感染时,抗生素能够发挥功效。然而人们很少意识到,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使抗生素对其束手无策。

尽管有时抗生素很有效,但我们应意识到抗生素同样也会干扰体内生态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力。合理使用抗生素,平衡的体内生态系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通过合理使用抗生素认识,我们将学会如何节约自然资源,并认识到有害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也是有限的自然资源,需要妥善处之,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老百姓通常所说的抗生素,其准确名称应该是“抗菌药物”。抗生素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有些抗生素也可用于寄生虫的感染。抗生素有的是从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提炼出来的物质,比如人们熟知的青霉素就是从青霉菌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出来的;有的是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物质,比如老百姓熟知的氟哌酸就是完全由人工合成的。

1.抗生素的发展史

从首次发现青霉素至今,抗生素已发展成为13大类近200种的大家庭。让我们回顾一下人类研制抗生素的足迹: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培养皿中培养细菌时发现能杀死致命细菌的青霉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弗莱明和另外两位科学家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把青霉素提取出来制成了制服细菌感染的药品。

1944年在新泽西大学分离出来第二种抗菌药链霉素,它能有效地治愈一种可怕的传染病——结核。

1932年合成了第一个磺胺类药物“百浪多息”,开创了现代抗菌治疗的新纪元。

1947年出现氯霉素,它主要用于痢疾、炭疽病菌等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1948年四环素出现,这是最早的广谱抗生素。

1956年礼来公司发明的万古霉素被称为抗生素的最后武器,因为它不易诱导细菌对其产生耐药。

1962年,第一个喹诺酮类药物也开始应用于临床,现已发展到第四代。然而,抗生素的发展史就是细菌耐药的发展史,如果不合理应用抗生素,面对感染,未来我们将无药可用。

2.临床有哪些常用的抗生素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种类繁多,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青霉素类,如:青霉素、阿莫西林、哌拉西林等;

头孢菌素类,如:一代的头孢唑啉,二代的头孢呋辛、头孢克洛,三代的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四代的头孢吡肟等;

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

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米诺环素等;

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

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氟哌酸)、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硝基咪唑类,如: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等。

3.抗生素有哪些不良反应

抗生素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包括对老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的影响等。在不同的个体,这些不良反应的表现方式和严重程度也有所不同。服用抗生素会使你的天然肠道细菌平衡被打破,这可能会导致长期的腹泻症状。

4.使用抗生素的几个原则 

1)严格掌握适应症,凡可用可不用者尽量不用,一种抗生素可治愈的就不用第二种。

2)避免长期用药,在已知感染细菌时,最好用窄谱抗生素,不用广谱抗生素,以免对其他正常菌群的杀灭使得体内菌群失调。 

3)不要盲目选用高效抗生素,以降低产生超级细菌的诱导频率,延长抗生素的有效使用寿命。 

4)在感冒时不一定使用抗生素。感冒的病因主要是病毒感染,人类的感冒以及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是由于各类呼吸道病毒引起的,由细菌引起的只是极少数,由于病毒侵入细胞内增殖,而抗生素极难进入细胞内,对病毒是完全没有作用的。目前,治疗感冒的药物很多,但是对于病毒性却没有特效药物,因此,一般情况下不要用药,注意休息、保暖,多喝水,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调节恢复身体。 

5)发热时也不一定要用抗生素。发热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对外界入侵病毒的反应,从这个意义上说,低热是好事而非坏事,包括发热在内的免疫反应受到各种因素的调节,一般可持续3d-7d,多数为4d左右,用不用抗生素,均不影响这个进程。

6)选用合理的用药时间。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