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的疾病类型,大约三分之二的脑卒中患者存活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及家庭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需要康复治疗帮助患者恢复机体功能,使其早日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
1、脑卒中是什么?
脑卒中也是人们常说的“中风”,也将其称作脑血管意外,主要是脑部局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从而导致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疾病。脑卒中可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多因脑组织血管破裂从而引发的脑出血,而缺血性卒中主要是因脑组织血管堵塞引发的脑梗死。相关数据统计,临床以缺血性卒中最为常见,发生率达到70%-80%左右。
2、脑卒中常见的表现是什么?
2.1.单侧肢体出现明显的麻木、无力,偏盲。
2.2.无明显的知觉。
2.3.语言功能明显降低,如说话无法明确表达意思,说话不清楚,有时还胡言乱语,或者无法理解他人说话的意思。
2.4.饮水易引起呛咳,进食困难。
2.5.出现记忆障碍,如忘记亲人、朋友、居住地、时间等各种事物。
2.6.临床也会出现其他症状,如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心情低落或情绪暴躁,无力的肢体出现疼痛等。
3、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
患者以及家属可通过FAST的方法对脑卒中快速识别,面部F(Face):观察是否存在嘴角歪斜,面部不对称等情况;胳膊A(Arm):举起手臂时观察是否存在单侧手臂出现虚弱或者麻木的感觉;说话S(Speech):主要是观察说话是否存在语言模糊或表达障碍等现象。时间T(Time):若出现上述任何情况时应及时将患者送入医院进行诊治。
4、为什么要进行脑卒中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会导致机体出现多种功能障碍,包括运动、感觉、沟通、认知、心理等方面,因此无法回到原来的生活、工作当中去,严重时还会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所以脑卒中患者需要接受康复训练帮助其恢复各项功能。
5、脑卒中康复的三个阶段
根据脑卒中患者的实际情况,再结合康复治疗的时机,可将康复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康复:可在神经内科病房开展,也就是针对患者进行临床的康复治疗,主要目的是控制病情的发展,在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后,可视情况开展早期康复干预,能最大程度缓解及改善患者的功能,防止各种并发症发生。针对轻度或中等程度的患者,如果病情比较平稳,建议在24h以后便开展早期康复治疗。
第二阶段康复:主要是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开展康复治疗,这时可将患者转入专业的康复医学科或相关康复机构开展系统性的功能康复。
第三阶段康复:主要以居家及社区持续康复为主,更适用于患者病情处于稳定状态,经康复治疗各种功能得到逐渐改善者,康复治疗期间需遵医嘱定期到院复诊,可根据病情恢复程度及时调整康复方案。
6、如何开展脑卒中康复治疗?
脑卒中的康复通常是由内科医生、康复医生、护士、康复专业人员、物理治疗师等多个部门组成的团队共同完成。不同的专业人员所承担的任务以及工作内容也会存在差异。临床常用的康复疗法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作业疗法、康复工程等。
6.1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的项目以及内容较多,其中最为常见的包括光疗、热疗、声疗、电疗、水疗等,其中也包括多种运动治疗以及手法治疗等手段,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防止因卧床或肢体活动异常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运动功能,逐步改善患者的坐位、站立、行走等方面的能力,也可有效缓解疼痛。
6.2作业治疗:主要治疗目的是改善患者的手部功能,逐渐提高自身的日常生活能力,也利于认知功能的恢复。
6.3语言治疗:先对患者的语言功能进行评估,从而开展相应的语言治疗,主要目的是训练其语言能力,改善患者的吞咽能力。
6.4康复工程:主要采用支具及其他辅助器材,以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如针对出现偏瘫的脑卒中患者,由专业医师进行综合评定,从而根据情况量身定做特殊的矫形器械或支架,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也可为患者选择各种辅助行走机器或拐杖,以此提高行走的能力等。
小结: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开展系统、标准化的康复治疗,不仅能够加快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还可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助其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