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对于美酒的邀请,大多数人都无法拒绝。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豪爽;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潇洒;也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浪漫。在近些年,大家好像又都听说过:“服用头孢不饮酒或者服药后不能饮酒的禁忌。”那么到底服药后能不能饮酒呢?
首先说一说“服用头孢不饮酒”。服用某些头孢类药物后确实不能饮酒,否则可能引发大名鼎鼎的“双硫仑反应”。这些药物在体内会影响代谢酒精的酶(乙醛脱氢酶),导致酒精在体内代谢为乙醛后无法继续正常代谢,从而导致乙醛堆积,引发全身反应。其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饮用酒精量和每个人的个体差异都有关系,轻者症状为头晕、心悸、面部潮红;严重者则会出现血压下降、休克,更有严重者会出现死亡。
那么,是不是所有头孢类药物服用后都不能饮酒?答案是否定的。能引起“双硫仑反应”的头孢药物,大多具有“甲硫四氮唑”侧链基团,它主要竞争性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如: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孟多、头孢唑林、拉氧头孢、头孢米诺等。而不具有“甲硫四氮唑”侧链基团的头孢类药物,在服用期间饮酒是不会引发双硫仑反应的,主要有:头孢他啶、头孢唑肟、头孢噻肟、头孢拉定、头孢克洛、头孢克肟等。
那么,“是不是只有头孢类药物会引发双硫仑反应呢?”“不是的”。引发双硫仑反应的药物不仅局限于头孢类药物。还有一类较常见的药物是硝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等。这类药物在口腔科和妇科应用较多,大家应用时也同样需要注意避免饮酒。
最后,我们来说一说乙醇与药物的相互作用。酒中的乙醇可与许多类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疗效,甚至引起不良反应。这些药物在应用时也不建议饮酒。总体来说有以下几类:
1. 镇静催眠类药物:如:苯巴比妥、艾司唑仑、氯氮卓等。乙醇可增强此类药物的药效,使人体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引起休克、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2. 解热镇痛类药物: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乙醇与此类药物同时服用可导致胃泌素大量增加,损伤胃黏膜,引发胃出血风险;同时可增加肝脏负担,造成肝损伤。
3. 降糖类药物:如:胰岛素、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等。乙醇与降糖类药物同服时可导致血糖下降过快,引发低血糖反应。双胍类降糖药与酒精同服还可增加乳酸酸中毒的风险。
4. 心血管类药物:如:硝酸异山梨酯、硝苯地平、呋塞米、利血平等。乙醇具有扩张血管、抑制交感神经等作用,同时应用心血管类药物,可引起血管过度扩张,引发头痛、直立性低血压、甚至休克等不良反应。
饮酒虽美,但我们需要注意以上这些药物不良反应。科学饮酒,方能“把酒言欢”。